文概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8155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概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概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概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概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概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概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概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2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观点,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组成的。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一、文学哲学 二、文学社会学 三、文学心理学 四、文学符号学 五、文学价值学 六、 文学信息学 七、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4首先是列宁用“反映”一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5. 德国理论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6. 现代人本主义的文论的前驱可以追溯到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

2、志主义的文论这种文论以宣扬 反理性主义为旨趣。20 世纪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流派有:20 世纪西方第一位重要的美术家意大利的克罗齐和 另一位重要代表英国的科林伍德以“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点著称的表现主义美学、文论;西方生命哲学的主 要代表,法国的帕格森的直觉的美学、文论;德国学者立普斯、古鲁斯、英国美学家浮龙李的“移情”说;瑞 士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 30 年代以后兴起的以波兰美学家英伽登为代表的现象学文论;以法国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论;以伽 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美学、文论人本主义文论最晚近的一个流派是法兰克福

3、学派,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 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拼凑结合成一个一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美学、文艺学体系。7科学主义文论以19世纪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发端,20世纪以来的主要流派有:美国的乔治桑塔亚那的自 然主义美学、文论;20以及托马斯门罗的“新自然主义”美学、文论;20年代新兴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英 美的“新批评”文论;法国的以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论;以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为 前驱、以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学美学、文论,以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 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艺术论。8. 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

4、世界、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形成相互 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一、世界,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 立论的。如德谟克利特。二、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现他的感受并试图以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9.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10.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

5、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 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11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姚斯12. 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13. 文学发生的几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14.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15.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16谷鲁斯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的选择性和殚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有隐 含的使用目的。17劳动说: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

6、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把劳动作为 文学的起点,主要原因: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二、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三、劳动构成 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四、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 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 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

7、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18文学的含义: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19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 哲学、历史、宗教等一切文化形态。20.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文章和博学,这正是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21. 文学从文艺中独立出来是魏晋时期。22.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24. 上层建筑:就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和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

8、和世界观的总和。上层建 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治、法律制度,二是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艺术(包括文学)等。2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社会结构中的最终决定力量,他制约着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不是完全 被动的,他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6.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 无功利之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审美无功利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艺术形象

9、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他是文学的特有存在 方式,审美形象即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 模糊的。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是形象的 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涵某种理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4)小结 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 话语蕴藉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文学的审

10、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 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语言活动。27.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 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第 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蕴藉属性。28.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 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和多义):是文本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看似

11、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 义,令读者回味无穷。29. 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文艺学范畴的是歌德。30. 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31.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 的“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精神生产与物 质生产不同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32.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的创造对象世界: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

12、质实践的关 系;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并创造新的世界的生产。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 活动。3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 化的制约;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33. 文学创作客体的三种解释 1、客体即“自然”说,这一学说认为,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最初确立这种观念的是古希腊人, 集中体现在“艺术的摹仿自然”的艺术观中,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该学说有一定的真理性,但 其“自然”是

13、指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还不定。2、客体即“情感”说,与客体即“自然”的文学观相对立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文学是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文学 客体即人的心灵。主要盛行于18世纪的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 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代表人物:华兹华斯、雪 莱。3、创作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2)作为文学创作客体 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红楼梦34从古希腊开始,关于模仿论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宇宙间的食物有三类:第 一类是永恒不变的“理式

14、”,它代表着绝对真理,可以用理智来把握,但并不直接呈现在感觉和经验中;第二类 是反映第一类的,它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第三类又是摹写第二类的。柏拉图最后得出的结论否定了艺 术存在的合理性,并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赶了出去;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人模仿的世界主要有三种,即已经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应当发生的事情。35. 文学创造的主体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这一学说包含轻视主体创 造性色彩。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西方有的理论家从审美的角度,认为艺术主体是生活的“旁观 者”。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

15、斯认为,那些能获得审美愉快的人包括艺术家,就是处于这种游离于现实厉害关系 之外的“观看”位置的人。西方另一些理论家认为,艺术主体实质上是移情者。德国心理学家费舍尔父子、立普 斯、伏尔盖特都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艺术主体实质上就是主观感情的给予者。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 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马克思不仅把文学活动看作是一种特殊 的生产,而且认为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类似于“生产工人”。所谓文学创造的主体值得就是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 者即艺术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在物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之家的关系是 物质交换关系,主体主要通过物质

16、行为对物质客体进行实际改造,因而他首先是“行动者”或“实干家”。认识 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性的观念活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主要通过理性思考,运 用概念去反映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并建立一定的理论形态,因而他首先是“理论家”或“思想家”。在文学活 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它主要通过对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 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 世界,因而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艺术生产、 审美者,即是具体的个体,又是社会的个体,是具体的社会人。36. 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37.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