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8020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石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石吟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石吟教学设计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学 刘春华 (邮政编码 432623)文本解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学情分析 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

2、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 看图片,导入。1、 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第一张幻灯片)2、 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二、 读课文,理解。1、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以“这是

3、一首的诗”说话。2、 指导朗读。 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第二张幻灯片) 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展示朗读效果。3、 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 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三、 合作改写1、 我们常说写文章要开篇点题,那么这篇文章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2、

4、师述:是呀,化石开口讲了话,帮助我们解答疑难。化石都讲了些什么?我们来探究一下。四人为一组来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诗,根据诗的内容,将诗的语言改为自己的语言。怎么说?这样说:“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化石啊,你的存在,否定了上帝造人、上帝造万物是多么荒谬。其实,生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这是你告诉我们的最平凡的真理。2、 学生合作,分组读诗,讨论,说话。3、 学生自由交流。4、 老师小结:通过合作学习、朗读与改写,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内容。那么同学们知道恐龙、猛犸的故事吗?给大家讲讲吧。(随即补充有关资料与图片)恐龙是远古爬行动物的一种,原来的意思是“恐怖的

5、蜥蜴”。因为初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个体比较大,看上去有点“恐怖”。其实,现在知道,恐龙有大有小,有的长达数十米,有的不到一米。有肉食的,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陆地上或沼泽附近,也有在空中飞的翼龙。两千多年前,它们曾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们生存了上亿年之久,足迹遍及世界各角落,又突然间全部消亡,留下无数令人伤感的化石和让人猜测的迷团。猛犸又称古象,作为大象的祖先,它们体形比象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当代象要长得多,看上去,给人青面獠牙的感觉,而不像现在的大象那样温驯。1901年,人们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猛犸化石。猛犸头骨有损伤,肌肉中有明显的充血,嘴里还有没来得及咽下去的青草。科学家推测:在远古的某个

6、秋日,一头猛犸漫步在河岸边,不时用长鼻子将青草卷进嘴里。突然,河岸边的土层发生坍塌,这头猛犸毫无防备地陷了进去,但它奋力挣扎总算站起来的时候,又有大批的岩块砸在它的背上它就这样遭遇灭顶之灾,陷入深渊中,最终窒息而亡。四、 拓展练习1、出示鱼化石或琥珀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复原其形象或想象其成因。2、下面是艾青写作的鱼化石比较其与本文的异同。鱼化石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埋进了土层;过了亿万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中发现了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动弹不得;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五、 总结本文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作者以诗的形式,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让人惊叹的生物世界。诗人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文章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体抒写了遐思的内容。最后回答问题,呼应开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总之,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颂,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教学板书: (1)提问 揭示生命起源化石吟 (2)遐思 提供研究资料 首尾呼应 描画生命档案 (3)回答 科学的神奇 人类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