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79893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长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校长上任伊始,就会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但校长的办学思想却有“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拿来的”和“自己的”之分别。一般说来,新校长的办学思想“拿来的”多。法律上的,政策上的,书本上的,别人的经验,都会成为“拿来的”对象。没有这些做指导就无法胜任校长工作。关键是如何把“拿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根开花,结出新的果实,做到“自觉”,形成有个人特色、地域特色的办学思想。校长尽快形成自己办学思想的基本条件是学习、实践和思考。其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储备孕育和提炼形成两阶段。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厚积薄发”四个字。一、储备孕育阶段-“厚积”下面结合实例说说“厚积

2、”的问题。在网上的“卢志文在线”里,我拜读过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周永清校长的教学管理随笔。这几十万字的系列文章,篇篇文章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下面我引述周校长的一段话来说明校长积累孕育自己思想的过程:“每天我都要抽空读一些书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抽空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把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感悟形成文字。起初,对读书和写东西我都很不习惯,特别是难以熟练地把思考变成文字。我咬咬牙坚持下来,读书、教学管理实践、思考、写东西居然逐渐成了我的习惯。写促进了读书,促进了思考,促进了我对教学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本是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是不懂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在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澡堂教学改革思路,我想这一定得益于

3、上述做法。”为了深入地理解这段话,我提出这段话的关键词:读书、实践、思考、感悟。写、思路、抽空、坚持。这些词语适用于每一位校长。“厚积”不仅仅是积累材料,更重要的是积累平时点点滴滴的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我重点谈一下“思考”和“写”。1思考思考的目的是从实践和读书中寻找自己的思想。从实践中积累自己的思想。一个人有了实践,是否就一定有经验?答案是否定的。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思考的主要内容是:明得失,析因果;搞清了得或失的因果关系,就是有了经验。所以由实践到经验,需要思考。但经验一般都带有局限性,这就需要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理论层次。从经验到理论更需要思考。思考的能力需

4、要培养。一个人善于做什么和不善于做什么,一是取决于他是否勤奋并取得成果,二是取决于他是否坚持并形成习惯。思考而无结果,不能培养自信:会思考而没有习惯,不会有所成就。善于思考的人,一般都掌握了思考的方法。怎么才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呢?只有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周校长的系列文章就是最好的例证:“几十万字”,证明他的“勤奋”;几年来笔耕不辍,证明他的“坚持”;每篇文章的见解和教学改革思路,证明他取得了“成果”;一天下来,不管劳累与否,都要读点书,都要写下所见所思,证明他形成了“习惯”。从读书中积累自己的思想。“思而不学则殆”,仅仅在自己原有的认知范围内思考,跳不出经验的圈子,是不会有什么新突破的

5、,所以需要读书。既读理论家的书,也读实践者的书。前者可以使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过的东西;后者可以使自己思路开阔,了解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读书可以使人的思想既深且广。如果说实践后的思考在于明得失,那么读书后的思考就在于找出路。实践后的思考,未必都能把得失弄明白,因此也需要在读书中获得启发。这时思考的任务就是“悟”。“悟”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述的思维过程,但对每个人来说又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思维方法。我觉得,从最低层次理解,“悟”就是一种类比的推理方法,即将自己的认识、做法与他人的认识和做法进行类比,从正面的论述中得到。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启示,从反面的论述中得到“不能做什么、不能怎么做。

6、的启示。高一层次的“悟”,应该是引发联想的强烈的思维活动。书上的论述对读书人来说就像电极,会不时地碰撞出他头脑中思维的火花,并由此及彼地产生出许多重复、使自己十分兴奋的想法。我想,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因此“悟”不仅仅是领悟书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悟出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新思路。“悟”就是领会他人之想法,引出自己之思路。只有如此,认识才有提升,思考才有结果,读书才有价值。所以,思考的任务就是明得失,出经验,出思路。2写写的主要目的是把思考的成果记录下来,同时写也是思考的深化和条理化。许多人都做到了上面所说的读书那一步,可为什么从成就角度看,大都未尽如人意呢?原因是缺少一个环节:写。用周校长的

7、话说,是“把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感悟形成文字”。把“感悟形成文字”十分重要,否则,那“感悟”就成为“过脑烟云”。写是思考的深化和继续。认识到的东西,只有能准确地表述出来,才算有了结果。有人说想写,可就是写不出来。写不出的本质是没想好,没想通顺,没想明白。所谓“想明白”,就是弄清逻辑关系,找到立论根据,最起码自己能说服自己。只有想明白,才能写明白,因此想是基础。但没有写的练习,想准确表达就有困难。所以要“咬牙坚持”练习。这一关并不难过,写出十篇像样的东西,定会见到成效。根据笔者的经验,动笔写,更有利于思维活动,许多在思考时没想到的、条理不清的内容,在写的过程中会得到补充和纠正,会更加清晰、条理化。

8、所以“写”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关于读书、思考和写,除去方法问题,还有个态度问题。周校长的关键词里面的“抽空”和“坚持”两个词,就是关于态度的关键词。我以山东诸城龙源学校孙立平校长的话为例来说明态度问题。孙校长有几十万字的办学生涯记录。他说:“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得下心,要吃得了苦。这“三要”,准确地把矛头指向了我们想读点书、思考点问题、写点东西的拦路虎:坐下来读书与没完没了的应酬相比,确实是“寂寞”;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干扰确实难以让心“静”下来;读了要想,想了要写,这种眼累、脑累、手累的活儿,确实很“苦”。在如今的环境下,校长要想锤炼自己的办学思想,已不存在外在的阻力,关键在自身。在态度方面,起码要

9、做到孙校长说的“三要”,有周校长的“抽空。和“坚持。的精神,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二、提炼形成阶段-“薄发”说完“厚积”,再说“薄发”。有人说:“知识学问只是前提而非归宿,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知识只有转化为见识即思想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积累材料,经验、想法,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关于教育的“见识”。我们的“见识”一般应该是什么样的?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关于某个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见解。校长的办学思想,也就是校长本人关于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见解。北师大学陈孝彬教授曾说:“教育思想是人对教育规律的主观选择,教育思想又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提炼和概括。

10、”显然,这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们大多数校长所做的不是发现教育规律,而是选择教育规律,是对自己合规律的实践进行提炼和概括。这种选择,反映了校长对教育本质、目标、途径的理解。教育规律不是一条两条,校长为什么选择这条而不是那条,必有原因,这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作为个人的教育思想,这是必须回答的。确定了目标,还要有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在分析办学思想的结构时,是由“是什么”到“怎么做”,而在提炼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时,可以先从“怎么做”开始。因为它具体,所以相对来说容易出成果。下面说说怎样提炼有关“怎么做”的思想。1删除无用,突出有用,澄清浑水要想把

11、问题想清楚,先要把浑水澄清。有用的材料和无用的材料混在一起,自然就会影响思考。“把杂讯滤掉是科学及人类认知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果你不能把送到你那里的大部分杂讯都滤掉,你就不能认知任何事物”。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是:删除无用的,放大有用的。这里的关键是确定哪些是无用的信息。“事实上,任何讯号的意义都来自它所在的场合,在不同的场合下,同样的讯号可能根本就毫无意义”。也就是说,信息有用还是没用,取决于使用信息的目的。比如:某教师的教学改革做得十分有成效,写出来确实有价值,但要是写校长是怎样领导教学改革的,这位教师的材料就不一定有用,除非校长在这位教师的教学改革中确实做了具体的指导工作,用这位教师的教改事

12、实来做自己领导工作的佐证。2、材料分类,化繁为简,水落石出有用的材料确定了,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所谓分析,主要是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经纬、轻重、因果关系等。要梳理首先要分类。有时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想不清,就是因为理不清。理不清就是没条理。分类就是把-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划分开来。如果分得合理,肯定就有条理了。有条理的事物,就便于思考。事实上,许多事情,分类以后,马上就能看出苗头来。当然,分类不是最终目的,因为分类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思考结果。分类为归纳服务,为概括服务。分类对思考具有促进作用,能使人从众多的材料中发现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每个学期,教师都要写总结。这些总结中肯定有闪光的珍珠。我

13、曾见到一位校长把这些。珍珠。都挑选出来,编成了一本小册子,再发给教师。-校长的用心确实良苦,褒奖、赏识教师之情跃然纸上。但细想一下,校长做的只是“收集”工作,“珍珠”还没有成为艺术晶。如果加上分类、归纳、概括,其价值就会更大。我曾试着对那本小册子做了分类工作,结果归纳出了既反映该校特色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做法和理念。试想,如果把这些做法和观点精选一些,用于引导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那又将产生怎样的效果呢?3理清关系,分清因果,探索规律分类以后,重点要做理清关系的工作。如果材料中显规的大多是“果”,我们就必须为“果”找到“因”。“因”大都体现在过程中。不了解过程,就难以知道

14、成功为什么成功,失败为什么失败,那个“果”也就很难发挥作用。所以,推广某一个人的经验,介绍过程比宣布结果更重要。重过程,主要表现为重视对思维过程的剖析。“重结果”突出的是“是什么”;“重过程”突出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做”,即分析、比较、判断、决策的思维过程和具体运作的发展过程,包括运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只学结果,往往是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学思维方法,才能取到“真经”。如果我们确定的因果关系是真实的,那就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鉴别它,实验它,检验它,再推广它,是校长应尽的职责。4抓住重点,准确表述,形成概念对于已举明确了的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就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概念或某种操作模式。不做

15、到这一步,思考的结果就可能丢失而功亏一篑。所谓准确表述,就是要明晰概念的内涵,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教育理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以人为本”的理解,至少有如下不同认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平等为本,以民主为本。笼统地说“以人为本”,别人很难清楚你要表达的准确内涵。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刘金广校长总结了自己办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于多数校长来说,有一定的共性价值。多数校长要想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甚至还要反复多次,才能确定。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概括与表述的问题。第一阶段“办学思路相对模糊的阶段”。应该注意的是,模糊不等于没有,只是

16、不清晰而已。越是不清晰,就越要想办法使它清晰。具体办法是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形成概念。这时概念可能不准确,甚至有错误,但没关系。因为只有抓住它,才有研究、修改的基础,才会有认识的提升,才会逐步趋向科学。所以这一阶段的要点是,不要因不科学,不完整,就不归纳,不给自己的思想“起个名字”。不归纳,不概括,就永远没有起点。第二阶段“办学思路初现端院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要点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许多校长之所以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是缺乏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精神。理念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三个阶段“办学思想初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给自己的思想理念做出恰当的概括并制定出实施措施。这个概括非常重要,概括不出来,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概括不准确,就可能歪曲了自己的思想。概括的语言,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别人的现成的语言。如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