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07823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学习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学习质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学习小组结构 提高小组学习质量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索(湖南湘西电大 徐助跃)内容摘要:“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已经开办5年了,小组学习一直是开放教育学员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湘西是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网络学习环境欠缺,大部分学员学习观念相对滞后,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还不太适应,观念转变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历史和民族原因,大部分学员存在自卑感,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既怕与别人交流,同时内心又渴望与别人交流。因此开展小组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可实际上,很多学习小组只流于形式或学习效果不佳。本文就成立学

2、习小组的必要性、如何优化学习小组结构、如何提高学习质量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开放教育 少数民族 小组学习 学习质量 “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形式。学习小组一般由3到5人组成。参加学习小组的一般是同专业、同层次(同是专科或本科)、居住地较近、所选修的课程相同、学习进度比较一致的学生。”那么怎样优化学习小组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习小组学习质量呢?笔者从事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已有4年多时间,现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有和,以引起同行或有志于远程开放教育研究学者的注意。一、问题的提出湘西自治州是

3、一个少数民族聚住、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我州70%以上开放教育学员都来自基层,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大部分学员学习观念相对滞后,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还不太适应,观念转变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开放教育“教”与“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准永久性分离,学员长期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学习,容易造成学习的孤独感、焦虑感,从而影响学员心理的健康发展。2、不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学习环境欠缺。有很多学员所在单位、地区根本没有开通网络,只能利用双休日到县城网吧学习。3、少数民族学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存在自卑感,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既怕与别人交流,同时内心又渴望与

4、别人交流。4、少数民族学员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掌握终身学习技能这种学习观念理解不深,很多学员习惯于传统面授教育,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形式还不太适应。二、成立学习小组的必要性学习小组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学习小组的活力与活动效果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改革的成败。而“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的,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均可申请入学。”因此学员的层次多,基础不一。另外,开放教育学员对课程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

5、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员根据需要决定。因而组建学习小组有利于学习进度、时间比较一致,地点较近的学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充分激励学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每次面授学习时,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另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学员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正使学员获得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动力。2、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终身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小

6、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既有在分工前提下的合作,又有在合作中的分工,成员们彼此相互尊重,积极沟通,共同合作与努力。由于小组学习必然完成共同的研究成果,此成果又必须是分工合作的成果,因此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负责完成。此学习过程中,成员必须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技巧如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协商等,这样就在连续不断的运用中提高了原有思维水平和思维技巧,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员获得了和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并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另外,在小

7、组学习过程中,学员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新的问题,他必须强迫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不定在此过程中学员会有新的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学员的创新精神。3、有利于消除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是对面授教育少的一种弥补传统面授教育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很大潜移转化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是面对面、实时的交流。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开放教育中,教师和学员主要依托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进行远距离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员学习质量的监控,并容易带来学习的孤独感。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8、,由于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如果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就会使所在小组的学习任务无法完成,这就促使学员必须要认真去学习,从而无形中对学员的学习质量进行了监控。并且小组成员之间经常要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也消除了学习的孤独感。4、是对民族地区网络环境缺陷的弥补由于我州是少数民族、经济不发达、信息相对闭塞地区,很多学员所在单位、地区没有开通网络,只能利用双休日到县城网吧学习。但也不是所有学员都有时间去,而且能去的次数不多,通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小组成员之间就能相互交流网上学习信息和资料。三、小组学习的内容小组学习内容要立足于解决问题,达到互通信息、相互鼓舞、共同提高的目的。主要有:1、讨论课程知识上的问

9、题。2、交流学习信息和资料。3、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4、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四、学习小组模式设计组建学习小组,不是单纯的把几个学员分在一起,更不是简单的布置一下任务后就不闻不问。这样的学习小组形同虚设,犹如一盘散沙,既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更谈不上提高学习质量。在组建学习小组和小组学习过程中,课程责任教师要参与指导学习小组制订小组学习计划,要进行指导和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要优化学习小组结构,充分体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提高学习小组学习质量为最终目标。1、分组要灵活:班级辅导员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居住地或工作单位、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地域

10、较近、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a、差异组合式。这是一种小伙伴式学习方式,即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排位法是:以优等生为中心或以差生为中心的“茶馆式”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b、自然村式。将在同一班级、同一自然村的学习,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种组合为学习小组创造了共同学习的条件。如上学、放学的路上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等。c、男女搭配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

11、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人或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d、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这样由于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2、分工要科学。课程责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按照“三点一线”原则(即抓住教学大纲和学员实际这根主线,从重点、难点、疑点入手)和导学原则,将教材内容划分成几个单元,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然后将这些问题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最好是不同小组指定不同的问题,再将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上问题,分配给小组中不同的成员去完成。这样,这个学习小组成员都有学习任

12、务。比如,开放教育计算机专科专业的高等数学(上册)这门课程,可以分成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包括“第一章 函数”和“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第二单元包括“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和“第四章 导数的应用”,第三单元包括“第五章 不定积分”和“第六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第四单元包括“第七章 无穷级数”和“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一般一个学期安排四次面授课时间,那么每次面授课时,教师就将上阶段的问题集中进行讨论讲解,并将下阶段问题分配下去。比如,对于第二单元内容(假设这个班有30人,分成6个学习小组)可以分成6组问题,第一组的问题为1、对导数的定义式中自变量的改变量x应如何理解?(结合课本上第115页的第3题)2

13、、函数在某一点XO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函数在某一点XO处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怎样?(结合课本上第115页的第9题的(1)(3)两个小题)4、将课本上第123页的六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记熟(这个问题对所有学员都作要求)。第二组的问题为1、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所有学员都作要求)2、复合求导法的方法是什么?用基本函数导数公式计算导数时,如何掌握从“整体”到“局部”这种方法?(这个问题对所有学员都作要求)3、隐函数求导的方法是什么?对于方程式中的y应怎样去处理?4、适用对数求导法的对象是什么?对数求导的方法是什么?第三组的问题为1、什么是微分?可微与可导的关系是什么?微分与求

14、导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是什么意思?2、参数方程求导的方法是什么?3、什么是二阶导数和高阶导数?怎样求参数方程和隐函数的二阶导数?第四组的问题为1、什么是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的两个推论是什么?2、洛必塔法则适用哪些类型极限的计算?运用洛必塔法则时应注意什么?第五组的问题为1、怎样运用函数的一阶导数去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判定单调性?2、什么是函数的极值点和极值?极值点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什么是驻点?什么是不可导点?怎样去“找”函数的极值点?怎样去判定这些点是不是极值点?4、几何方面实际应用问题中最值的求法是什么?怎样去“找”目标函数和条件函数?第六组的问题为1、怎

15、样根据切线和曲线的位置去判断曲线的凹凸性?怎样根据二阶导数去“找”曲线的凹凸区间?2、什么是拐点?怎样去“找”拐点?拐点应怎样表示?3、怎样求水平渐近线?水平渐近线怎样表示?怎样求垂直渐近线?垂直渐近线怎样表示?是不是所有曲线都有这两种渐近线?3、指导要巧妙。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讨论方法。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三种:a、补充式。由小组长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与其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得出正确的答案。如“复合求导法的方法”、“用基本函数导数公式计算导数时,如何掌握从“整体”到“局部”这种方法”、“隐函数求导的方法是什么?对于方程式中的y应怎样去处理”等问题

16、的讨论可采用此法。b、辩论式。由小组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由小组长综合归纳。如“几何方面实际应用问题中最值的求法”等问题的讨论c、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的见解,由小组长归纳。如“求微分与求导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运用洛必塔法则时应注意什么”等问题的讨论。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体交流等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或示范表述,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各抒已见,防止思维惰性,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4、交流要及时。道德,同一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及时进行交流和汇总,将本小组的学习结果一一记载下来,以备小组之间交流时使用。其次是小组之间应及时进行学习结果交流,小组长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