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诗歌赏析及中考训练——第七册上.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06950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诗歌赏析及中考训练——第七册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语文诗歌赏析及中考训练——第七册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语文诗歌赏析及中考训练——第七册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诗歌赏析及中考训练——第七册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诗歌赏析及中考训练——第七册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阅读欣赏【考点精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鉴赏的考题通常放在阅读理解的第一题,一般为两到三小题,占56分左右,取材以课本内为主。考查的内容以鉴赏诗歌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模仿运用能力。【考查的能力点】1.考查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常见的方式是考查相应诗句内容或其特点。2.考查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即看看学生有没有理解全诗表达的情感,或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常见的题目是:哪句诗

2、最有表现力?请赏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有时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并谈谈这样的表达效果。4.考查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意识境界。这种类型的试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是针对诗歌语言凝练丰富的特点而设计的,让学生把凝练的诗歌语言转换成富有表现力的现代白话文。考查的不仅是对诗的理解,还有学生的表达能力。【方法指导】解诗词鉴赏题的方法都建立在对诗词内容、意旨的理解之上,如果没有理解,也就不可能有赏析。只有反复阅读,理解了诗的内容,才能做对题目。1.如何快速的读懂诗?从表达方式上讲,诗句一是描述内容,多为记叙描写,一是传达诗歌的主旨或情感,多为抒情、议论性的诗句。以渡荆门送别为例:“渡远荆门外,来

3、从楚国游”是记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流。”是描写。这几句采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记叙了自己离开故乡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我们该诗的主要内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是抒情议论性的诗句,一个“怜”,一个“故乡”,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都可以拆分成这两种表达方式分明、作用明显的句子。有的诗可能全诗写景叙事,已在描写记叙之中;有的诗可能没有记叙描写,通篇说理,比如哲理诗。理解了诗句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就更容易将诗读懂。2.如何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意旨?主要看作者在诗中描写哪些事物,叙说了什么事情,抒发了什么情感。如果明确写出的,则要抓住关

4、键词、关键句;如果比较含蓄的,则要透过字面理解,还可以抓住一些意象来理解。下面一些意象通常表达的情感是:(可供同学们做一些参考)月:离愁别绪,思念亲人,悲寂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斜阳:愁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落叶:失意,悲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海:开阔,志向远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直挂云帆济沧海)流水:叹息,时光流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杨柳:离别、思念(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如何鉴赏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是诗句所

5、用到的艺术技巧,二是诗句的表达效果。如果是自由赏析,你应当挑选自己在技巧和表达效果上都能把握的诗句。为此应该掌握一些常用术语并了解他们的基本表达作用。(1)对比:突出或形成鲜明的反差。(2)比喻:更形象或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3)比拟:更有情趣,活灵活现。(4)象征:升华主题或使形象更具深刻的内涵。(5)还有借代,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之类。赏析的常用格式是:这句诗运用了某些表现手法,使某某更形象更具体(即表达效果)。有的可能只要求谈“字词”的表达效果,那就主要谈这个字词给读者的感受。有些诗句除了分析它的本意,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后人赋予它新的含义,或蕴含有哲理,这些都要作分析。4、如何

6、进行扩充性的描写? 这种题型结合了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和描写能力。想象是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在深刻理解了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在全诗的基调范围内,想象更多的细节和景物。找出最能体现诗句主旨、氛围的关键词,把这些关键词作为描写点,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尽可能的再现和重塑当时的情景氛围。如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段,要求不改变诗的意境。原诗中有“天、风、草、牛羊”等几个点,这些点就是描写的对象,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这些点描写得具体形象。在描写时,也可以补充一些细节描写。苏教版初中六册诗歌讲析第七册(上)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7、,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考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答: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与“入”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一点即可) (3)这首诗的颔联除了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外,还用了什么

8、写作技巧?并说出它的表达效果? 答:映衬(或以小景衬大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岸宽阔,江上波平浪静的壮美景象。 (4)此诗中的“生”“入”二字,有人认为不如“升”“润”二字真实。你觉得哪个用法更好?为什么? 答:用“生”“入”好。这是用拟人手法,把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景象变化写得富有情趣,而且蕴含了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的哲理,也透露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5)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9、 (或:“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6)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中情与景的关系。 答: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2、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考题】(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由

10、小见大,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3)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或“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 答:不好。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感情

11、表达更含蓄,而“国破家(或“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思考题】(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答:作者即景生情,借用“溪水西流”喻“人生再少”,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悲观的情怀,劝说人们不要自伤衰老,要热爱生活,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态。(2)请从这首词中找出能表现季节和一天具体时间的词语。 答:兰芽(短),暮雨。(3)这首词是怎样以景取喻并抒发作者感叹的?请用词中原句回答。 答: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

12、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考题】(1)请分别赏析“地白”、“树栖鸦”、“无声”。 答:用“地白”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全篇的点题之笔是哪一句? 答:冷露无声湿桂花。 (3)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答:同意。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4)有人认

13、为“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换成“在”字,效果会更好,你同意吗? 答:不同意。“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5、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考题】 (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答: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4、。 (2)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答: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 (3)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地;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4)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思考题】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润如酥”的比喻,写出了初春小雨的什么特点?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是什么? 答:细滑润泽。“草色遥看近却

15、无”。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似乎又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揭示了一种什么哲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阶段,那时虽然还没有成就以达到顶点,但它正朝着极盛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这种动势是非常吸引人和诱惑人的。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思考题】(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夏夜清新景色的喜爱、词人闲适的心情和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鸣蝉、青蛙,原都是无情物,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