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68519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颗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法,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学生乐于学习来自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会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就会积极主动地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时注意力才能集中,才会去积极思维,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得快,记得牢。因此,激发学习乐于学习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如何激发学习乐于学习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有了和谐,融洽的气氛,学生才会爱学,

2、乐学,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其次要运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法,如教桂林山水一课,可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我在提示课题之后,以这样的话语作引子:“同学们,学习桂林山水之后,我们要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找家乡美,然后仿这课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比一比谁写得优美,生动。现在请大家留心作者是怎样描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这引子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要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学生取得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学习有困难要热情帮助,消除他们对学语文的畏难情绪,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和提

3、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励一的自我表现欲望,增强自我的勇气。学生在参与中出现偏差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指责,而应热情地指导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如教太阳一文,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普遍地动脑,动口,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说说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多大,多热;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对回答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把握,这时,要正确引导学生作完整而正确的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就尝到了参与学习的甜头,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场所。培养学生的

4、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凭借教材,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训练,创设条件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操作思维中获取知识,并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是“学会学习”。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布置读书要求:初读课文遇到生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

5、联系上下文思想。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浏览双龙洞的?沿途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不反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且学会理清文章脉络,抓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品词句,悟感情”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善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教师要先作示范,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练,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质是学生独立思维的训练过程,通过学生的阅读,议论和老师的点拨,学生从中得出答案。只有多练,才能提高语文能力。课堂上的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也体现师生之间的辨证关系,即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总之,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了,课堂气氛必定活跃,教学效果必然好,学生的各种能力就会提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学习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