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6685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试题(2007级法学专业)刑法学(总则)本试题共分四部分:填空题30分;选择填空题20分;辨析题30分;案例分析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方式:开卷总 分题 号一二三四核 分 人题 分一、填空题得 分评卷人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在题中的括号内。1、我国刑法第3条至第5条规定了三项刑法基本原则,其中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的原则是( )。2、某甲(A国人)在我国境内犯有故意杀人罪,我国司法机关应当依据( )管辖原则对其依法惩处。3、某甲利用欺诈手段从某乙手中骗取人民币10,000.00元,依据我国刑法理论,( )

2、是该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4、某甲因与某乙有仇遂生歹念,于某日深夜趁乙熟睡之机,撬门入室,用刀将乙杀死于床上。依据我国刑法理论,该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是( )。5、某甲因经济陷于困境而产生盗窃之念,于某日上午非法进入某居民楼内,连续盗窃三家,盗得财物价值人民币15,000.00元。根据刑法理论,甲实施犯罪侵害的客体是( )。6、某甲意图杀死同事某乙,当得知乙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前往单位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将顶替乙值班的丙烧死。某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7、甲男(18周岁)乙女(13周岁)系多年邻居,两人关系很好。甲认为法律并不禁止双方自愿的性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其

3、发生了性交。这种情况属于刑法认识错误中的哪一种。( )8、某甲发现某乙正在实施杀人犯罪行为,为保护被害人的生命安全,即寻来木棒冲上前去同某乙搏斗。搏斗中,甲用木棒击中乙的头部,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9、某甲因妻子乙不忠而生杀意,一日,趁乙不备在其饮用的咖啡内掺入安眠药(50片)。乙饮用咖啡后昏睡于床上,甲遂离开家中。甲在街上犹豫徘徊2小时,心生悔意,便急忙返回家中准备施救,结果发现乙已被他人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甲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处于何种犯罪形态。( )10、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刑法刑法学试题第1页(共8页)理论上将甲乙丙三人这种有分工的共同犯

4、罪,称为( )。11、某甲于某日深夜在一胡同口抢劫某乙,正当与乙撕扯提包时,突然认出乙是自己的邻居,于是放开提包,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随后离开现场。某甲的行为是( )。12、我国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三种以及专门针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的驱逐出境。13、某甲犯罪以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该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称为( )。14、某甲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第二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虽然其盗窃犯罪情节较轻,有非常好的悔罪表现,但法院认为其属于( ),因此不能适用缓刑。15、某甲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8年

5、后根据悔罪表现,法院裁定其提前释放,并规定考验期为2年。这种制度就是刑罚执行制度中的( )。二、选择填空题得 分评卷人本题共20分,每空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数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6、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 )。刑法理论上,将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称为( ),将因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成为( )。参考答案:A、意外事件 B、不可抗力事件 C、犯罪 D、紧急避险17、根据刑法理论,犯罪既遂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以法定的犯罪行为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是( );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

6、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是( )。参考答案: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18、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的第二年,又犯有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7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甲系( ),应当( )处罚,其应当执行的刑期为( )。参考答案: A、累犯 B、从轻 C、从重 D、7年以上11年以下 E、4年以上7年以下19、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危害社会的危险,被附条件提前3年释放,这种刑罚执行制度,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其考验期( )。参考答案: A、减刑 B、假释 C、3年 D、10

7、年三、辨析题得 分评卷人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数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说明理由。20、被告人甲系汽车驾驶员,某日出车去外地拉货,返回途中吃饭时,不顾押运员的劝说,执意要饮酒解乏,酒后又强行发动车辆上路行驶。当到达某十字路口时恰遇红刑法学试题第2页(共8页)灯,押运员提示甲停车等候,甲说没事,驾车直接通过十字路口,结果造成穿越路口行人一死两伤的严重后果。本案中,关于主观心理态度问题,有故意和过失两种不同的意见,请问:哪一种意见正确?为什么?21、被告人甲受雇于某乙照看乙的幼子丙。某日甲带丙外出游玩时,丙不慎落水(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甲虽然会游泳,但因害怕自己有危

8、险,不敢下水救人,只在岸上呼救。当过路行人丁闻讯赶来,跳入水中抱起丙时,丙已死亡。本案中,关于危害行为的形式问题,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不同的意见。请问:哪一种意见正确?为什么?刑法学试题第3页(共8页)22、被告人甲(女)于某日夜晚下班回家途中,被犯罪分子乙劫持到一空房子中强奸。当乙强奸完毕起身穿裤子时,甲趁其不备,拾起身旁的一根粗木棒猛击乙的头部一下,致乙颅脑损伤死亡。本案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时间问题,有防卫适时和防卫不适时两种不同的意见。请问:哪一种意见正确?为什么?23、被告人甲系有多年犯罪经验的惯犯,看到乙丙等年轻人不图上进,认为可以成为自己的同道中人,于是便主动向乙丙等人传授犯罪的方法。

9、在学得犯罪方法以后,乙丙等人因害怕等原因,没有利用甲传授的犯罪方法实施犯罪行为。本案中,关于犯罪形态问题,有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两种不同的意见。请问:哪一种意见正确?为什么?刑法学试题第4页(共8页)24、被告人甲在乙的带领下去居民小区实施入室盗窃。进入某居民家中后,按照乙的安排,甲进入书房中搜寻财物,窃得价值人民币10,000.00元的赃款脏物。乙进入卧房中,发现一女孩熟睡于床上,便将女孩强奸。本案中,关于甲的行为性质问题,有盗窃共犯和强奸共犯两种不同的意见。请问: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刑法学试题第5页(共8页)四、案例分析得 分评卷人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被告人甲为了

10、报仇,找到被告人乙,商量报复被害人丙的办法。乙提出:要报仇就不要心慈手软,干脆宰了他。甲表示同意,但感觉两个人怕办不了,提出再找几个人帮忙。乙说自己的表弟丁个子高,有力气,可以找来帮忙。于是,第二天乙找到丁,说明了来意,丁表示同意。几天后,甲乙丁三人手持凶器闯入丙家,甲在门外望风,乙丁进入屋内,乙持刀将丙刺死,丁因害怕没有动手。离开犯罪现场后,丁感到后悔,便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非常生气,让丁去投案自首,丁不去,其父亲招呼来丁的叔叔,二人将丁捆绑起来送到了公安局。在公安局,丁如实交代了全部的犯罪过程。问题:1、甲乙丁在共同犯罪中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 2、丁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刑法学试题第6页(共8页)26、被告人甲为报复本单位领导乙,某日携带炸药包(足以炸毁整幢办公楼)来到办公楼内,闯入乙的办公室内,用刀将乙刺死。见办公桌上放着一块进口手表(价值人民币5,000.00元),便装入自己腰包。为破坏现场,将炸药包放置在办公桌下隐蔽处,启动定时起爆器后,便迅速离开。由于被人发现,警方及时排除了炸药包。问题:1、甲实施的爆炸犯罪行为处于何种犯罪形态?为什么?2、对甲是否适用数罪并罚?为什么?刑法学试题第7页(共8页)刑法学试题第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