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6633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三基础知识汇总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三、背诵材料:1、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变异类型基因重组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常见的是质粒)3、限制酶的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将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切割时不能破坏目的基因、标记基因。4、酶DNA连接酶:连接两个双链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 ;限制酶: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形成DNA片段;DNA聚合酶: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解旋酶:氢键断开RNA聚合酶:单个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酶: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形成脱氧核苷酸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

2、序是: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7、目的基因的来源:(1)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逆转录法(提取目的基因的mRNA)_和化学合成法_,】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人工合成9、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限制酶+DNA连接酶处理质粒和目的基因)。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是: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启动子:位于DNA上,其上有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转录起始密码:位于mRNA上,开始翻译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

3、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进行筛选)。 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一般不是同一种基因。11、(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的染色体),其次还有 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受体细胞若是体细胞,还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受体细胞一般是 受精卵(具有全能性),若为体细胞,则需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钙离子处理,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1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

4、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都用基因探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的单链,原理都是碱基互补配对)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都是观察有没有杂交带。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即接种实验(即用病原体感染或让虫子吃)。基因工程的优点: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14、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程序:15、植物

5、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植物细胞全能性实现的条件: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适宜的外界条件。脱分化再分化再分化1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菌操作)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 胚状体、丛芽等 植物体。20、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到10代(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到50代左右绝大多

6、数细胞死亡,少数成为无限增殖的细胞系(癌变特征)。 原理:细胞增殖2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2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选用去核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的原因:含有使细胞核表达全

7、能性的物质 原理:细胞核的全能性。25、动物细胞融合最大的应用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必须事先对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其产生浆细胞(B淋巴细胞),然后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3种融合的细胞;因此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性培养基,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选出能分泌所需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6、(1)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27、精卵结合首先发生的是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的的两道屏障: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判断受精的依据:透明带和卵黄膜间隙有两个极体28、动物早期胚

8、胎发育的基本过程是:受精卵 桑椹胚 囊胚 原肠胚(1)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2)桑椹胚前细胞具有全能性;(3)囊胚的特点是: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的细胞仍有全能性),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外围的细胞为滋养层细胞,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29、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主要特性是: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30、试管动物的培养过程: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1)体外受精过程是

9、: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受精。(2)采集的卵母细胞必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采集的精子必需进行获能处理。获得更多卵母细胞的方法:超数排卵处理,(注射促性腺激素)31、胚胎移植时要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其中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移植的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3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

10、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3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供体要求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受体要求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的繁殖能力;处理:首先用激素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然后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属于体内受精)。对胚胎的收集(冲卵早期胚胎)、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移植。移植后检查受体是否妊娠。产下胚胎移植的新个体。胚胎移植时间:囊胚或桑椹胚如何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34、胚胎分割一般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对囊胚阶

11、段的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意义:提高胚胎的利用率。 属于无性繁殖。35、利用的技术:(1)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2)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3)克隆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动物细胞培养。(4)转基因克隆动物:基因工程、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动物细胞培养。(5)试管动物: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6)制备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6、生物工程获得的生物遗传物质的来源及生殖方式:转基因生物2个亲本;克隆动物:2个亲本,无性生殖;试管苗 1个亲本,无性生殖;体细胞杂交2个亲本,无性生殖;试管动物:2个亲本,有性生殖;胚胎移植(狭义)2个亲本,有性生殖;胚胎分割 1个亲本,无性生殖36、你对转基因生物的态度?支持理由不支持理由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