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06567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内容预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详解桃花源记1 根底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驰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

2、云说。 叹惋感慨诧异。惋,诧异,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快乐的样子。规方案。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缺乏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消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

3、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缺乏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惊讶。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本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快乐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答复: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

4、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说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说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说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复: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

5、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呼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说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说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丰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高兴。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

6、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乱,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缺乏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安全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叙述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说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

7、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安全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阔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阔人

8、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比照,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

9、,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答复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规避祸害,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规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自我做答Section targeting& 爱莲说1 根底知识2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u 常规词语【蕃fn】多。【独】

10、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u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叙述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叙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

11、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

12、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叙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说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说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答复。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13、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基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烘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 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