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注《觉海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06559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注《觉海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注《觉海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注《觉海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注《觉海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注《觉海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注《觉海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注《觉海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觉海慈航战德克居士著四明居士增订目次(一)什么是佛教(二)佛教讲些什么道理,它的目的是什么(三)什么人可以学佛(四)学佛的方法(五)念佛以外的助行(六)怎样念佛(七)念佛人临终的准备(八)中阴的救度和自救(九)念佛的现前利益(十)余话 一、什么是佛教问: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这个人说起来谁都知道的。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在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一切学问,及至年纪渐大,看见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啖,循环不停,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苦的,非求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不可。 因此到了十九岁的时候,他放弃了富贵荣华,出家

2、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受过许多艰苦,时常忍着饥饿,但却绝不因此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得了道,成了佛。成佛以后,就在各处说法劝化他人,无论什么人能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恼,就可以享受永久的快乐。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说了四十九年,直到他八十岁的时候就涅槃了。以后佛的弟子们把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讲的道理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念的经。我们经常谈起的佛,就是这位释迦牟尼佛。佛本行集释尊出生为迦毗罗城净饭王之长子时,善占相之阿私陀仙人知晓此王子于过去世因诸种善根功德,具备殊胜之相好,能成就一切善事。又曾预言,王子若在家必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则成就无上正觉。 问:你说的涅槃,是什么意思呢? 答:那两

3、个字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拿俗话来说明。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不知道佛的人,看见佛入了涅槃,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 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

4、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惑无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槃。 问: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答:佛降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的时候,到现在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中国百科全书一般认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前544年。 问:学佛的不都是出家的和尚吗? 答:不是的。学佛的人不一定都是和尚。无论做那种工作的人都可以学的。只要能诚心学佛,不一定都要出家。古今因学佛而往生极乐世界的在家佛教徒,是很多的。他们就是在家中专心念佛所得到的成就。这就是事实上很好的说明。佛学大词典和尚指德高望重之出家人。音译为邬波驮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亲教师、力生、近诵、

5、依学、大众之师。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华严、天台、净土等宗皆称为戒和尚。后世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问:听说历代学佛的都是名人学士,象陶渊明、苏东坡、白居易、柳宗元等有大学问的人,那么,象我们这些平常的人,不是够不上学习了吗? 答:这倒并不是这样。比方大海里的水,不管多么大的动物,不能把海里的水喝尽;不管多么小的虫儿,都能去喝一个饱。佛法的深广也和大海一样,虽然绝顶聪明的人不能把他学尽,然而一般的人也一样能学习的。最胜王经:随其器量,善应机缘,而为说法。四教义: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 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因

6、此,一切经论完全公开,什么人都可以研究,不比别的教门,偏要说有什么真言秘诀不传教外的人。问:学佛的人不贪图财宝和势力吗? 答:真正学佛的人是不贪图的。你想,释迦牟尼佛抛弃了一国的太子不做,无数的金银财宝不要,他可是贪图钱财势力的吗。学佛就是学佛的思想,学佛的行为,自然也不该贪财图势了。佛学大词典财宝和势力指名利。与名闻利养同义。盖名利能满足人之虚荣心及欲望,故若贪求无厌或过分执着,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而难以自拔,如此,心中充满私心欲望及患得患失等诸多烦恼,忧苦终日。故佛教各宗派皆强调修道者宜深戒名利,以免丧失清净菩提心,而阻断成佛之路。 问:和尚是专门学佛的人,怎么有些和尚很胡闹呢? 答:什么

7、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论,和尚是出家的佛弟子,来自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品质善良的,有品质下劣的,有动机纯正的,有动机不纯的,有懂法的,有不懂法的,怎么能责其个个都好呢?你所说的,只是不好的一部分人罢了。 中阿含:何因何缘,昔沙门瞿昙施设少戒,然诸比丘多得道者?何因何缘,今沙门瞿昙施设多戒,然诸比丘少得道耶?四十八轻戒之一。诫为恶人说佛戒者。盖未受菩萨戒者或外道恶人及邪见人辈,未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与木头无异,故若为利养向是等恶人,说七佛之教诫,则所化无益,说者唯得罪也。法藏及太贤皆谓之非处说戒戒。以此等人皆为非处也。道俗七众大小二乘俱制之。出梵网经卷下,菩萨戒义疏卷下。问:和尚也有懂佛

8、法和不懂佛法的两种不同,我也知道了,相信了。但是有些研究过佛学的人,他们的人品怎么也不见得好呢?答:这也是不可一概而论。佛教徒良莠不齐,不能归罪与佛教。要知道,一大片谷地里面有几茎稗子,这是难免的。况且这少数略懂佛法,品行不正的人,若是全不懂佛法,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更坏哩。 再说,学佛不是一发心修习就可以把行为修正过来的。一部分学佛的人确是真心学佛,可是他们过去世所带来的恶习气,一时不容易除去,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反不如恶习浅而未学佛的来得正直。可是我们只见他们行为失当,而不知道他们暗地里在对佛深深忏悔,毅然决然地想逐渐洗清自己的污渍哩。对于这种人,我们正应当以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们,同情他们,鼓

9、励他们,对于他们的前途,寄予极大希望才是。 还有一点,学佛要真信实践,不是披上袈裟挂串数珠,念句佛号,就算尽学佛的能事了。真实学佛的,一定要心心念佛,坚持五戒,奉行十善,修习六度。 那一部分借学佛为名,行偷盗之实的人,我们怎么可以承认他们是佛门弟子呢?譬如我们不能误认穿着漂亮西装,披上雪白工作衣,挂了个听诊器的就是医生。一定要考察他的医理是不是高深,为病人诊断是不是悉心研究,用药是不是准确;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部分的滑头医生,而怀疑医药是无用的。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行为和佛所指示我们的法门,不是学习某一部分不守清规以身谤法的和尚和居士,我们需以佛说的经典为学习的准绳,而依教奉行啊。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10、佛陀传道之初,出家者多由于真诚纯净之动机,故得解脱者其数较多。反之,迨后多为依附僧伽之势力而出家者,故得道者其数较少。 二、佛教讲些什么道理,它的目的是什么问:我知道,佛教在以前虽然很兴盛,但现在是科学时代,将来恐怕难免被淘汰吧? 答:这倒用不着担心,因为佛教不是迷信。它有它的高深的哲理,无论经过多少年代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有空余时间的话,可以把佛教里的书多读一些。 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佛所得之法,即无上之真理是。胜鬘经: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照明佛法,开悟众生。无量寿经:光融佛法,宣流正化。问:佛教的书籍太多太深,我都看不懂,你能不能把容易明白的道理说给我听听呢? 答:可以的。现在的

11、人不是经常谈论平等、博爱、自由吗?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他所说的众生,并不是专指人类,而是连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包括在内的,就是狗猫牛马等都一样可以成佛,因为它们也都有佛性。等到成佛以后,也就和释迦牟尼佛处于同等地位。这才是真平等啊。 既然狗猫牛马等都有佛性,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们,应该和爱护人类一样。这才叫真博爱哩。 佛教是专门研究解除苦恼的办法的,等到烦恼断尽了,心里无挂无碍,无忧无虑,这才算真自由哩。 由此可知,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现在的学说违反,并且更彻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着佛说的法去做,你想,世间还会有刀兵盗贼的劫难吗?况且,这不过是顶浅近的道理,随便拿来给你说说罢了,至于高

12、深的理论,任你说多少年都说不完的,真是无穷无尽的呢。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三法印是佛法三项基本原则。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问:这么说来,想要逃避灾祸和各种苦难,最好是学佛了。是不是? 答:是的。不过学佛的好处,却不是仅仅可以避免灾难,学佛的人所希望的最终目的是,将来也能成佛,和释迦牟尼佛一样。 问:真的吗?请问成了佛,有什么好处呢? 答:你要知道作为一尊佛的好处,应先明白众生

13、的不好处。且就我们人类来说吧。我们一生下来,就和苦恼生死订了合同,亲人偏不到头,仇怨的偏缠搅不休,还有天然的灾害,意外的祸患,任你有钱有势,灾祸还是跟在后面。即使那些可以摆脱得了,却没有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这都是因惑造业,因业受苦的自然规律(关于惑、业、苦,后面再详说)。佛是已经觉行圆满,了脱生死,进入涅槃,可以不受以上所说的种种苦难。这便是成佛的最大好处。佛看到我们受苦,象在火坑里一般,特地教我们许多成佛的方法,使我们脱离这个火坑,改造这个火坑。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佛有十种的尊号。1、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2、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3、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4、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

14、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5、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6、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7、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8、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9、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10、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问:既然这个世界是个火坑,学佛又很费工夫,我们还不如直截了当弄点毒药把自己药死。这样,不是一了百了,立刻跳出火坑了吗? 答: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个世界虽然是火坑,只要我们大家肯发心学佛,是可以用我们的力量把它变成乐园的,这是佛教的积极精神。如果用寻死的办法,死后真的一切都完了,那倒也未尝不可。应该知道,死后并不是一切都完了,以后还需要转生的

15、。照佛经来说,自杀是有大罪的,再转生时,所得的报应将为更苦,那不是跳到火坑更深的地方去了吗?所以自杀的人往往长劫沉沦鬼道,非常痛苦!五戒之首乃不杀生之戒,含有禁止自杀之意。梵网经: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杀母。准此而言,自杀亦无异杀父、杀母。 问:人死了后,灵魂再去转生,这事是真的吗? 答:怎么不真。自古以来,历史上记载死后转生和借尸还魂的事,不知有多少呢。就是现在,也时常有这一类的事情发生。你以为都是哄人的吗?佛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问:自然不全是哄人的。但不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答:你听说过六道轮回吗?我来说给你听。一般人所说的灵魂,在佛学上叫做神识。人的肉身死了,他的神识是永远不死的。那神识凭着他生前行为的善恶,或者升天,或者再转生做人,或者做阿修罗,或者变畜生,或者变饿鬼、或者入地狱,这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就叫做六道。等到这一道受报完了,再转入另一道去。这样死了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