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玻璃概述.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6465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玻璃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代玻璃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代玻璃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清代玻璃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代玻璃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玻璃概述.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代玻璃概述我国玻璃生产历史悠久, 据现存出土资料证明, 至迟于周初我国已有自制的玻璃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 玻璃制造业也逐步发展, 由生产管珠等装饰品扩展到生产礼器、生活用具、宝石代用品以及殉葬用器玻璃色泽由浅蓝的单色发展到绿、蓝、紫、黑等多种颜色, 由不透明提高到半透明和透明产地分布区域由陕西向东扩展至河南、山东,南下至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以至遍及全国。由于资源分布和原料组合、烧成温度等条件, 决定了我国古代所生产的玻璃属于低温的铅钡玻璃, 并以其色鲜形异而有别于西方出产的玻璃。此后, 由于东西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 西方玻璃器皿作为商品从陆路和海上输入我国, 同时通晓玻璃生产技术的

2、西方商人、传教士等来我国传授了外国的玻璃生产技艺。总之, 我国玻璃生产延续至清代, 已有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历史, 生产技术逐渐提高, 并创造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玻璃工艺 。现就清代玻璃业的特点、玻璃产地的分布、生产工艺和发展情况等概述如下:一 玻璃业的特点清王朝比较重视西方传教士所掌握的天文、数理、测绘、机械、绘画、建筑等科技与艺术才能, 并把传教士们吸收到内廷的有关机构工作, 给与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使他们所擅长的技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些传教士对清朝的内廷制造以及绘画、建筑、天文、舆地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些通晓玻璃制造技术的传教士, 直接参与了清廷玻璃制造, 他

3、们对传播西方玻璃制造技术和改进我国传统玻璃生产也作出了成绩。在这些有利条件下, 清代玻璃生产得以发展和兴旺起来, 并有着不同于前代的特点。首先, 集中了颜神镇、广州两地的工匠, 组成了皇家玻璃厂, 在这里南北两地工匠交流, 共同切磋, 提高了传统的玻璃制造工艺水平, 创制出一些新的品种, 比较突出的是“ 套” 或“ 兼套”玻璃的出现。其二,内廷玻璃厂吸收了传教士参加和指导玻璃生产, 从而得以吸收西欧玻璃生产技术, 制造了不少新型器物和创制了一些新的玻璃品种。如金星玻璃就是由西方传教士或在他们参与指导下制造成功的。清代玻璃生产的崭新技艺以及创制的新品种, 在我国玻璃生产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清代玻

4、璃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得到皇帝、王公、大臣等上层人物的积极扶持, 从康熙帝传谕设一生产玻璃以来, 玻璃生产几乎没有间断过, 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二 玻璃的产地分布(一) 博山玻璃产地博山县系清雍正十二年设劝。县治在颜神镇, 位于益都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地处泰岱支麓群山环抱之中, 是处“ 最僻远而山川清丽民风朴愿” 诊。由于山多田少, 人口草生, 生计困难, 除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外,有不少人经营挖煤、冶铁、制瓷、烧料等手工业, 是一个“ 多艺” 之乡。这里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 居住着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具备玻璃制造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博山玻璃的原料都是出自颜神镇及其周围山区, 就地取材,

5、运输方便。主要原料有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以及铜、铁、丹铅等。成品加工方法有“ 实之属” 和“ 空之属”两种。产品以“ 青廉” 青色透明的玻璃廉子为贵, 其次有佩玉、华灯、屏风、雄盒、果山、荟子、风铃、念珠、壶顶、答饵、泡灯、鱼瓶、葫芦、砚滴、佛眼、轩辕镜、火珠、响器、鼓档等, 都是一些实用价值较小的物品或装饰品。按清代孙廷锉的说法是“ 无用器也” 。博山玻璃产量较大, 行销国内,“ 北至燕南, 南至百粤, 东至朝鲜, 西至河外” , 方圆万里的范围函。(二) 广州玻璃产地广州历来是我国南方通向中东和西方欧洲各国的门户, 也是清代南方的玻璃生产基地。由文献可知,至迟在康熙时期广州已能制造玻璃

6、, 但所产玻璃质量不佳, 质“ 薄而脆” , 称为“ 土玻璃” , 亦称“ 广铸” 。当时人们把从欧洲输人的玻璃叫作“ 洋玻璃” , 并誉其“ 质厚而莹净如水晶” 。对广州玻璃的质量不佳, 不仅市人有所了解, 就是居于深宫的最高统治者弘历也知其一二。如弘历曾对粤海关所进万寿贡内的玻璃盖碗深为不满, 传谕“ 不准报销” 。足证“ 广铸” 玻璃制品无论在质量上、艺术上都有缺陷。(三) 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是专门管理那些为皇帝及其宗族服务的皇家手工作坊的内廷机构。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所用工匠, 早期来自广州, 但主要是从山东博山来的, 在一个时期里还有少数西洋传教士在厂内工作。设备有大窑

7、和小窑两种, 大窑是专为烧造大型花灯而建造的, 使用时间很短, 经常使用的是小窑, 烧造年节进贡玻璃活计或皇帝临时指令生产的各种活计。所用玻璃原料与山东博山所用原料相似, 可能大部分来自山东。当时, 各种原料运往玻璃厂烧成玻璃料, 再吹造各种器皿, 从烧料到成型全都在玻璃厂完成。工匠们制作玻璃器皿是在高温下进行的, 所以每年只在春秋或冬初进行生产, 夏季停烧。(四) 北京玻璃产地北京玻璃俗称“ 料器” 。从清代晚期至民国的这几十年间, 北京制做玻璃器皿的原料来自博山。据英人布歇尔说, 清末有似白玉之货品及玻璃瓦片等物, 多为北京商人所收买, 号日“ 京料” ,而实则山东博山县人所制。“ 京料之

8、真者乃取博山所制之玻璃棒及玻璃片, 至京融化,制成货物。故其构制及价格, 均远过干在博山制成之京料也” 。北京距颇神镇不过千里, 交通方便, 这种用博山玻璃料加工玻璃器的做法, 可能早于晚清, 此后一直延续到解放前。所以, 清代北京玻璃业严格地说只不过是玻璃加工业, 其所用玻璃料来自博山, 价钱低廉, 每斤仅值“ 百钱” 。(五) 苏州玻璃产地三 玻璃生产工艺我国玻璃生产起源很早, 并有独特的生产工艺过程。可是关于玻璃的原料、烧炼、呈色、成型等一系列工艺, 历来记载很不具体。明末至清前期颇神镇玻璃原料是马牙石(方解石, 亦说长石)、紫石(佛石)、凌子石(石英石)、硝、铜、铁、丹、铅等。制成的玻

9、璃应属钠玻璃。清代乾隆前期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的配方是马牙石面、盆硝、硼砂、砒霜、紫石拂石、定粉等。经换算所占比例是:马牙石面47.5%肠盆硝28%硼砂12.3%定粉5.1%砒霜5.1%紫石2%。据颜山杂记载, 清代制造玻璃的过程大体是各种原料粉末按需要搭配, 装入硝罐, 放入炉内, 点火燃烧, 即进人熔炼阶段。当时没有仪器可凭, 主要依靠工匠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观察火候的变化, 即“ 相火齐者” 。随着焦炭的炽烈燃烧, 炉内温度上升, 石粉熔解, 各种化学元素在高温气氛中互为影响, 互为作用。这时尚有独质, 硝气也仍未澄清, 所以火烟是“ 涨而黑” 。继续烧炼, 排除了杂质,

10、 尚未达到饱和时火焰变得通红, 再慢慢灼烧,火度达到相应温度, 几种原料逐渐熔和, 但还未达到精炼的程度, 火焰呈色是青的。最后石粉的精髓彻底融熔, 几种矿物完全化合, 浑然融成一体, 这时火焰由青变白, 表示玻璃融炼过程的终结。博山玻璃的基本原料如前述, 以“ 马牙石为干, 紫石为梗, 凌子石以为莹” 。而各色玻璃的配方, 也是配比这三种原料和金属呈色剂。如水晶玻璃和正白、梅尊红、蓝、秋黄、映青、牙白、正黑、绿、鹅黄等十种各色玻璃, 其配方如下焰硝数量除外1、水晶玻璃配:方马牙石, 紫石, 凌子石。2、正白玻璃配方:增加紫石, 减少马牙石和凌子石。3、梅曹红玻璃配方:马牙石, 紫石,凌子石,

11、 加少量铜和铁屑。4、蓝玻璃配方:马牙石, 紫石, 减去凌子石, 加少量铜, 减去铁。5、秋黄玻璃配方:同正白玻璃, 再加极少量的铜破。6、映青玻璃配方:如水晶玻璃, 加以极少量的画碗石。7、牙白玻璃配方:如正白玻璃, 加铅,多多益善。8、正黑玻璃配方:如牙白玻璃加铁。9、绿玻璃配方:如水晶玻璃加铜。10、鹅黄玻璃配方:如绿玻璃减少铜,加少量债。关于各种玻璃成品的加工方法, 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玻璃加工法, 如加工玻璃青攘、佩玉、甚子等, 是用滴、乾、缠、写、缠戛、错等技术。还有杂色玻璃的制作方法, 如碎碟玻璃料是杂二色玻璃而揉之, 玛瑙玻璃是加珐琅点即可, 缠丝玻璃用有色玻璃夹丝与胚胎结合成

12、一体后, 再引而旋转,即告完成。另一种是空心玻璃加工法, 如玻璃泡灯、龟瓶、葫芦等的成型方法。凡作空心玻璃器, 首先用铁吹筒将已溶解的玻璃液挑引出来, 再用口吹气而成。吹玻璃技术难度较高, 在吹气时手要旋转, 密切配合, 才能使玻璃料不流不凝。气吹得过急, 玻瑞料容易流滴, 太缓慢了玻璃料又容易凝固, 达不到所需的圆度和尺寸。总之, 吹制玻瑞器要有丰富的经验, 做到旋转快慢、吹气急缓和,气量大小恰到好处, 配合协调, 产品才能完善。四 顺治雍正时期的玻璃艺术清初玻璃生产持续发展, 外国传教士进人清宫, 并带来西欧的科学技术, 促使玄烨于康熙三十五年在清宫设玻璃厂, 从事玻瑰器皿的制造。康熙时期

13、玻璃厂生产技术比明代有所发展, 洒金蓝玻璃是一种创新, 另一种创新就是套料。套或套料, 一般是指用白玻璃做地粘着片条状的各种单色玻璃。康熙时期玻璃厂工匠除山东青州颜神镇玻璃工匠和西方传教士之外, 还有少数广东工匠。程向贵、周俊二人, 就是来自广东的坡璃匠。程向贵于康熙四十七年制作过“ 雨过天晴” 刻花套杯十二个, 周俊干康熙五十四年以前做过“ 雨过天晴” 素套杯十二个。程、周二人于康熙五十四年四月被遣送回广东, 他们在玻璃厂工作至少有七年之久 。雍正时期玻璃生产还是相当活跃的。脱镇为了便于控制玻璃厂, 传命厂址移往圆明园六所。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 玻璃厂所做玻璃活计有葡萄色玻璃杯、圆球玻璃钟、

14、红玻璃鸡鼓水注、仿红玛瑙玻璃器皿、红色烧料盂、玻璃轩辕镜、金拍色刻花玻璃益、涅黄玻璃数珠、涅黄玻璃嵌珊瑚姨虎水承、红玻璃缸、白玻璃笔洗、涅白玻璃画珐琅竹瓶、涅白玻璃小圆水垂、黄玻璃把碗、白色玻璃如意、套红玻璃缸、涅白玻璃套红三足笔洗、套红玻璃砚盒、高足玻璃孟、涅白玻璃里外套红玻璃三足马蹄腿圆笔洗、两面镶嵌珐琅片翡翠色玻璃小瓶, 等等。雍正时期造办处继康熙时代的作法, 在颜色上仿玛瑙红、翡翠绿、珑拍蜜腊黄, 造型仿嘉靖菊瓣漆盘、宜德雕漆靶杯、宜德鳅耳炉等。玻璃厂生产成绩中常, 撤镇对它有时表彰有时申斥, 厂内生产在个别环节上尚不及康熙时期。如雍正十年发下撤镇所喜爱的涅白玻璃胎泥金地画珐琅花卉水盂

15、, 要玻璃厂照烧几件。此后, 据催总张自成回奏, 照样做过,并未造成。五 乾隆时期的玻璃艺术清代玻璃生产, 自清初至康熙朝和雍正朝的发达兴盛之后, 进入了暂短的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 博山、北京等地的玻璃生产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乾隆时期玻璃器存世较多,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就不下数百件属于乾隆前期还是后期产品, 则很难区别, 大体有炉、瓶、盒三式, 五供、瓶、嫩、盆、钵、盘、碗和鼻烟壶等器物。下面分为单色、复色、套料以及艺术加工等四个方面逐一介绍。(一) 单色玻璃:有涅白、阵碟白、浅黄、娇黄、雄黄、亮茶、亮茶黄、月白、宝蓝、空蓝、亮浅蓝、亮深蓝、亮深红、亮攻瑰红、亮深宝石红、豆青、虹豆紫、浅紫、亮

16、深紫、桃红、粉绿、水晶、茶晶等二十余种。(二) 复色玻璃: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玻璃结合在一个器物上, 有以下五种:1.金星料:在深茶或红揭色玻璃里闪耀着金星的玻璃。2.点彩:以一种玻璃作地, 捺压色彩玻璃斑点成块状。如黑地洒金, 黑地点金星料, 松石地点金星料, 黑料地捺金星料。黄、红、三彩、多彩地点彩, 如褐红透黄绿绞料地捺黄托红斑, 蓝、白、绿、黄彩绞料地金星料斑。3.夹金:黑或蓝地洒金外套透明玻璃。4.夹彩:涅白地捺金星、绿、蓝三色斑, 外套浅绿透明料。5.绞丝:一色深浅绞料, 藕荷色绞料, 玫瑰紫纹料, 深粉绿绞料, 多色经料 , 涅白地绞绿, 鲜红地纷黄, 宝蓝地绞白, 金星料、碗豆黄地绞深红、浅绿。(三)套料: 1. 涅白地套彩涅白套蓝、套红 、套深红、套粉绿、透明玻璃套佛青。2.彩玻璃地套彩黄地套红 、宝蓝地套粉绿、灰地套雄黄、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