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62685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上第十三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号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与杜甫并称为“_”。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2)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4)写景的句子是,。,。是按由到的顺序写的。“月下飞天镜”是月夜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所见。这两句写景

2、,用的是、的写法。 2.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

3、、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4.下列对诗歌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

4、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二.简答题。 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

5、度进行赏析。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6.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7.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8.

6、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9.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从本诗来看,它是否为朋友送行? 三.阅读训练 (一)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是唐代的李白。B.是一首五言绝句。 C.韵脚有游、流、楼、舟。D.划分节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

7、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8、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2.诗的尾联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3、4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它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3.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诗人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

9、.“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四.中考汇编 (一)古诗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1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古诗赏析(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10、,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1)本诗中的一个“”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1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2分)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的景象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共4分)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

11、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14.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五)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

12、表现了诗人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六)古诗赏析(2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七)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