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06217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证据意识,用事实说话 缙云县溶溪小学 江小娅摘要: 科学是一种实证系统,要用事实、用证据来说明。可证据意识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还是很模糊。本文从当前课堂中存在的一些忽被视问题,以及本人对“培养证据意识,用证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方面的一些感悟加以阐述。关键词: 科学 证据意识 存在问题 策略“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本质”这一主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众说风云,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各领风骚!但一致认同的是:“科学是一种实证系统。”对于科学教师而言,不懂得科学的本质是“严谨和证据”,不懂得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获得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

2、孩子们真的学科学、学真的科学,也绝对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可证据意识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甚至被忽视了。一、当前存在的现象:1、被忽视的数据数据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真实的记录,是学生探究情况的真实反馈,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调查、访问、记录等等方式获得的,是学生探究科学的依据,是学生用以认识和解释已有知识经验和客观世界的依据。因此,它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真实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可是教学的过程中却往往被忽略了,诸如课后扔在桌子上的一张张没有交流、没有仔细洞察过的记录单处处可见,实验记录单中存在的漏洞更多,而这些却往往被忽视了!在听一位老师执教磁铁的磁性一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

3、节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的课,在条形磁铁上取等距离的五个点,在各点上首尾相连挂回形针,并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磁铁各点磁性的强弱,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记录如下: 学 生 实 验 反 馈 记 录 单用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吸引回形针,观察磁铁不同位置上磁性有什么区别?吸引曲别针的数量第一组6 4 0 4 7第二组8 3 0 2 6第三组5 6 0 5 5第四组5 4 0 5 6第五组5 4 0 5 6第六组6 3 0 4 6教师与学生从这些数据中马上就得出了“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的结论!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数据: “ 5 6 0 5 5 ” “ 3 3 0 3 3 ”这些

4、数据能得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这样的结论吗?这样的结论是否太轻率!再看学生在给小车安个螺旋桨一课中,探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时记录如下: 橡筋绞紧的圈数小车行使的距离25圈16厘米30圈15厘米40圈20厘米43圈20厘米我们的发现: 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就越快。仔细看看这些数据,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要是出现了对的结论,马上给予肯定,急着下了结论,心里想:这节课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而不考虑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科学难道就是这么随意吗?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些细节,对于探究而言,真实是最重要的!科学追求“求真”! 2、随意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课更为关注它语

5、言的科学性,而语言的科学性也是一个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体现。可是在科学课堂中,随意的语言却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教师的随意性语言也许是教师的科学警惕性不高,也许是在很多教师潜意识中语言的科学性把握不够,因此语言中就存在很多漏洞。如在蚂蚁一课中,学生观察蚂蚁寻找食物后汇报:生:“蚂蚁爱吃面包。”生:“蚂蚁非常喜欢吃死苍蝇。”生:“蚂蚁也非常喜欢吃饼干。”师:“是的,你们观察地很仔细,像面包、死苍蝇、饼干这些都是蚂蚁非常爱吃的食物。”蚂蚁会吃面包、死苍蝇、饼干这没错,但一定就是“爱”“非常喜欢”“非常爱吃”吗?这些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而不是科学的观察描述。再如我的手学生在观察并拓印了自己的指纹,和

6、同学交流后汇报:生:“我的指纹不一样。”生:“我的指纹和别人的不一样。”师:“对,所有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所有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这句话没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发现一模一样的指纹。可是在这节课中,仅仅就班里甚至只是小组这几个人的观察,就能得出这么肯定的结论吗?是否会犯“以偏概全”的逻辑性错误呢?我们在课堂中是否可以用“也许”“可能”这些词来描述呢?不要把话讲绝了。、学生的随意性语言学生的随意性语言就更多了,从交流到记录到汇报到小结,问题语言、不科学的语言随处可见!如蚂蚁一课中的“爱”“非常喜欢”“非常喜欢吃”。再如健康需要新鲜空气中证明吸进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用瓶子收集吸进和呼出的

7、空气,将燃着的火柴伸进瓶中,有什么现象?记录下来。”学生记录如下:气体类别实验现象吸入的空气火柴没灭呼出的空气火柴灭了实验说明: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这记录中,“火柴没灭”难道是永远都不灭?“火柴灭了”是马上灭了?还是过一会在灭?是一到瓶口就灭?还是伸到瓶子里面再灭掉?火苗灭了,火星还有吗?火星灭了以后还有什么发现?难道这就能证明吸进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这样的观察记录姑且不说他观察的不够仔细,不够全面,单是他在记录单所写的内容就存在太多的不科学性了!3、伪科学的存在真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寻找科学的真谛,我们必须采取严谨的态度。可在事实的观察、纪录、

8、取证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脱离实际的、胡捻乱造现象,尽管人人都知道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可在探究过程中却依然存在许多伪科学。请看下面这则笔者从网上看到的一则养蚕记录:“蚕蛾卵就会自动孵出如小蚂蚁般的小蚕,每天喂以新鲜的桑叶,半个月左右就会脱一次皮,每脱一次皮蚕就长大一次,经几次脱皮后,它的身体便会通体透明,这时它不再吃食,就要开始做茧了,一般做完需要半个月左右 一只蚕蛾能产一百多个卵。”这则记录里漏洞百出:蚕宝宝在适温条件下,一般1龄34天,2龄3天左右,3龄34天,4龄45天,5龄89天,全龄经过25天左右。根本不是半个月左右脱一次皮,而蚕宝宝在休眠的时候是不吃桑叶的。幼虫到5龄末期,逐渐老熟,

9、吐丝结茧,约23天吐丝完毕在茧内化成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由此可见这根本就是一份脱离了真实的、伪编的记录,连第一手资料都有了这么多是水分,何况是由此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呢? 而且在探究活动中还有很多被掩盖了的真实情况。上述磁铁的磁性一课中,当时我刚好坐在第六组的旁边,我们来看第六组的实验情况: 真实的实验数据3 3 0 4 3 汇报的实验数据 6 3 0 4 6我问为什么没有如实回答?一个学生说“其他组在我前面汇报,都是两边的多,我们肯定是错的!”另一些同学红着脸不说话!人云亦云,从众心理!我再问“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头更低了!他

10、们的记录是实验的真实反馈,可他们却没有如实面对,而执教老师当时也没发现这一问题。 张红霞老师认为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因此,关注考察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多么的重要! 二、感悟:培养证据意识,用证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上述的一些现象,都在呼吁我们实证意识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呼吁我们让科学课真正体现科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在哪些方面落实培养呢? 1、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每门学科都有独特的思维方法,那么科学学科的独特思维方法是什么呢?喻泊军老师提到科学的结

11、论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即科学的逻辑思维。科学是为了认识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而且解释必须是基于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客观事实。科学的结论是理性的,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而观察、实验、测量、调查、统计等方法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一证据,对第一证据判断、整理是审视资料真实、可靠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如磁铁的磁性一课,就应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多方面分析,多角度思考,增强结论得出的可靠性。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入手,关注学生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观察、测量、调查、统计等等能力的培养,建立辩证的思维观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

12、质,多给学生磨练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2、是培养实证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尊重科学的事实。科学结论的得出不仅仅需要逻辑推理,而要用实验来证明,就是所谓的实证。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G萨顿在美国百科全书中把科学理解为:“科学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我国学者郭湛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认为:“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既然科学是实证的,它就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检验的。任何结论都得有证据,不能凭空猜测!可是要有去实证的行为,首先得要有实证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我们要提高

13、学生的实证意识。从现在开始,对学生进行实证意识的训练,那么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不断提高。3、是培养质疑精神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因为创新的实质就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实证,质疑等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如果能营造出质疑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在探究活动中放开自己的思维,在探索活动中打开自己的视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没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没有对“上帝造人说”的怀疑,就没有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怀疑,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来自他的“为什么苹果不往天空飞,而要掉到地上?”。质疑需要思考,质疑需要勇气!矛盾促进社会发展,质疑推动科学求真!科学需要质疑精神。总之,科学应该是“求真的一个过程!”要体现科学课程宗旨,要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在学生的实证意识和实证能力上下工夫。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提高!科学可以争论,也可以存疑,但决不能养成伪科学的习惯。让我们为真正提高学生与自己的科学素养而不懈追求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