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06191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性教学摘要: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引导学生整理有意义的问题”、“不善于发挥主导作用”、“不善于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等问题。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探究;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这一点大大肯定了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

2、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教师们一直在尝试和已取得初步成果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而经过长期的科学课程教学,同样也得出了一些对策。问题一、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又无的放矢,任由学生提出一大堆探究价值不高的问题。这一问题总是出现在探究起始阶段。我们大家都清楚,发现和

3、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老师们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往往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常说:“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作为科学课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进行。可是我们的很多老师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学生所提的问题要么没的探究价值,要么几个人提同一个问题,让探究活动“搁浅”在上课的伊始。记得我校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

4、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后来当这位教师与学生往下探究的时候,解决了一个问题,三个问题都解决了。使得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没能完成。其实,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属于同一类,但是教师却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整理,让学生继续再提,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让探究性学习无法深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乱想”、“瞎问”,

5、 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对策一:我们都知道让学生敢于提问,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能提出问题比没有问题要好,但是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筛选,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研究的问题。其实,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应该做到“该导要导,该断则断”。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巧妙的追问引导。巧妙的追问引导能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有意义的科学探究,保真学生思维

6、的发展与科学概念的自我构建。以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为例,上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问学生:“如果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在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说大的浮,小的沉;也有学生回答说小的浮,大的沉。这时教师再把大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让其浮,把小的马铃薯放入清水中让其沉。又将大的马铃薯放入清水中让其沉,将小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使其浮。接着问学生:“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呢?”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多了:“马铃薯沉浮跟大小轻重没关系,那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水槽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液体呢?”问题二、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

7、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在探究活动课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上面讲要求,学生已经在下面我行我素地开始动手了;分组探究中,学生没有设计实验的步骤和计划,想怎么做实验就怎么做; 汇报交流的时候,汇报的学生只是在给老

8、师汇报,老师在听,其他同学还在忙碌着;实验已经做完了,但小组没有小结和交流,同学们继续在“玩”,老师无可奈何,最后终于拍桌子的方式让学生静下来,以总结式的语言自己说出本课探究的结论。对策二:首先要改变“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的观点。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并非以学生为主体就一定要排斥教师的指导,其实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只是需要我们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因为这样就可能阻碍了

9、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以致于削弱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老师应积极主动地启发、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收集事实材料,整理研究材料,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观察、实验、研讨和探索的实践活动中。在学生研究时,我们尽量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也不能领着学生一问一答得齐步走,直奔结论,而应把有结构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现各种现象和规律,经历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的探索过程。再次要把握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些难度较大的探究,依靠学生的能力可能无法设计出来。就是需要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按要求展开

10、实验,收集证据。例如在教学声音的旅行一课中,教师出示一杯醋,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醋中传播。有的学生谈到“用筷子敲打杯子的内壁”,有的学生说“用手弹杯子的外壁”。很明显,学生的这些方法都不能证明声音在醋中传播。如果这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可能一节课都得不出结论。在这里都就要及时启发学生思考:要证明声音能不能在醋中传播,必须让声音在醋中产生,我们在醋的外面听才行。教师这样一导,问题迎刃而解。问题三、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作一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一步教师该干什么,学生

11、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什么问题,都会在头脑中计划一下,以便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数。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令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很多老师都采用了无视动态生成的“杂音”,一如既往地朝着自己预设的目标而去。可是在科学课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课堂上出现预测和生成不一致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总是采取这样的策略,将会严重地挫伤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对策三:我认为具体的动态生成应该具体分析。例如这种“意外现象”如果对本节课教学有价值,有利于本课教学的主题,则教师可以放弃预设,转向生成的方向前进;二、如果这种“意外现象”的确是与本节课的探究无关的话,教师

12、也应该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设法巧妙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继续向前;三、如果“意外现象”对本节课探究主题价值不大,但仍有探究的价值,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学生课后再去研究,找个时间再引导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总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科学探究之路在不断地向前延伸,以上只是我在这条路上行走时的几点思考,但我总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只有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体现在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个不经意的教学环节中,才富有灵性。只有树立起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让学生看有所感,思有所启,探有所获,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探究知识,经历过程、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为学生的发展、成长考虑一生,科学探究之路才能永远鲜花满地。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辛继湘探究教学的精神内涵,教育科学研究,2004,(10).王合建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10.2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向探究性学习要实效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性教学作者:苏 瑜 萍单位: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联系电话:86651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