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05656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空间未来之我看 地下空间与未来世界结课论文上这门课之前对地下空间的印象就是:几米笔下和马伟豪的镜头下,被浪漫化成一个色彩缤纷的情感空间。如王家卫2046未来世界中让人捡拾失落记忆的也是一班地下列车。毫无疑问地下空间在未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下面就对我在上了这门课后对未来世界地下空间的猜想。猜想之一:大型功能、消费集散地,引起文化转向。通过老师上课的讲解分析,我又收集了香港地下空间发展的一些资料,就以他的发展为例展开我的猜想。因为香港的地铁站近二十五年来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现在,地铁这瞬间站台已经成了最大的媒体墙、广告板,近年标榜“生活消闲一刻”的地铁商店陆续进驻,将地铁站改变成一个消费

2、空间(消闲就是消费);人性化的生活品位可见于近年将地铁站比喻为美术馆的广告。香港没有全盘的地下城市发展蓝图。不过,最近九铁尖东路线通车,尖东地下行人隧道落成,整个尖沙咀突然来了一条地底八爪鱼,它从地下将整个尖沙咀连接起来。随着地下八爪鱼的出现,行人隧道出现了一个新的形态,它使尖沙咀成了一个最具规模的网络地区。一个流动的地下城雏型出现了,它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同时是车站、通道、人肉输送带、大型商场、行人被规范化的“街”、城市浪人的流动风景。它是铁路、商场、行人路的汇聚。它使车站的意义,从永远的中途站变成一个游人目的地,游人与乘客两种身份可以混在一起也可以分割开来。它不仅疏导人流,地下隧道这项硬

3、件,还将人流资源(对商店来说,人流是资源)这软件作一次性的重新分配。从此,车站成了一个吸食人流的血盆大口,它给城市人以便捷交通之外,还提供无穷无尽的消费诱惑。对于滞后香港发展的大陆来说,香港地下空间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地下空间的明天。看得见的交通运输,看不见的地底电缆、地底电话线、地底光纤;除了这些地下空间的功能性(主要作为城市基建)以外,又极有可能添加消费社会的后现代性。地下世界,进一步被开辟成吃喝玩乐的生活空间。这是我的猜想。比如:很多地上的shopping mall,会转为地下。当然这前提是未来,地下空间能解决大面积通风采光等现在不能很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之后。 猜想之二:大面积住宅之用

4、。我们的人口在急剧膨胀,很显然,世界人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和其他数据显示,1999年10月,世界人口突破60亿大关。世界人口统计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对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影响,那就是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将居住在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中。1950年,世界上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到1999年10月,全球60亿人口中大约有1/2居住在城市。这一趋势持续加快,而且城市变得非常大,这就使联合国和其他世界组织特别关注那些人口超过1 000万的特大城市。2001年,全世界只有19个特大城市;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60个特大城市,而且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预计到2030年

5、,全球将有49亿人生活在城市中,占81亿人口的60%。 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大城市很大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都建在地下,这些地下设施通常都有很长的寿命,有些已经持续使用了几个世纪,这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明显降低了寿命周期的成本。而大面积的住宅办公使用也已经能从一些国家的概念设计或是落实方案看到曙光。在日本,这些方案包括多形态的办公室、住宅、公众集会区、娱乐场所和学校等,所有这些地下设施都通过各种交通站点与城市其他部分相连。此外,还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大量存储物品(如石油、天然气),以及为葡萄酒客户提供的酒窖。在美国的堪萨斯市,有超过45万m2的地下空间租给各种用户,用于仓储、办公等。这些重要设施需

6、要富有创造性的构想,但是可以像其他地下项目一样大胆规划。实用的地下空间不只存在于发达国家。地窖用于安全储存食物和其他物品已有几百年了,这也许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的最好和最便宜的方式。设计得当的地下空间,可以利用当地劳动力和有限的外部资源,为存储水、食物和其他产品设备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作为联合国下属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国际隧道联合会(ITA)的一项工作就是促进覆土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发展,将其作为创造可持续农村社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所以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大型楼盘写字楼都将以一种不同于现在的形态展示在我们的眼前,走进地下的眼前。 猜想之三:支持地下空间应用的

7、能源与技术大力发展。这是以上两个猜想的技术与能源支持,没有这一点任何对地下空间的猜想都将成为幻想。典型的地下空间和覆土建筑在利用已有的可持续能源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例如用于供热和提供热水的太阳能系统,以及光电和微型水力发电等先进技术。先进技术一经引进就有可能成为有效工具的情况经常发生。例如,有一个被称为日光仪器的构想试图将日光投射到地下空间,用菲涅耳光学镜来追踪太阳并将日光引入地下。除了通过好的建筑设计和被动式光学系统将日光引入地下空间以外,发电是为自给自足生活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一个具有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潜力的最新技术是光电技术,即将光直接转换为电能。世界需要其他燃料的可能性

8、在增加,其中可能包括氢燃料电池或混合燃料电池。认为内燃机可能会被替代的想法也许很荒谬,但在我的经历更令人惊奇的事一直在发生,如转盘电话、喷气发动机、太空旅行、电视、电脑、空调、手机等。笔者不是在预测交通方面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想象一下,如果通风系统的设计和隧道的运行发生变化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很有可能的是,在可预知的未来,混合燃料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地下通风系统必须处理的气体会不断减少,或其增长不会像预测中的那样快。另一个可能影响地下空间规划的概念与动力技术有关,如磁悬浮或其他一些我们尚不知道、但在未来具有突破性的动力技术。尽管笔者知道在日本已有了短程的地下磁悬浮测试轨道,但目前的磁悬

9、浮系统尚未应用于地下。磁悬浮或其他值得考虑的动力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并且需要降低成本。但是,如果这些设想都能实现的话前途将会一片光明:这种系统将会更快更环保;此外,它可以通过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更陡的坡度让隧道变得更短,从而降低成本。究竟这样的概念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或是否可以体现成本效益尚不得知,但提出如此大胆的未来隧道规划概念却未必是不合理的。猜想之四:远离自然灾害。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表明,在地震中地下通道能够良好地运转。如果我们希望通过一条重要的生命线来应对地震灾害,则应该调整自己的方向考虑使用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未来的此案向究竟是需要大胆创新,是看世界上那些敢大胆创新并付诸实践的国家都已取得

10、一些惊喜。吉隆坡的SMART隧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具有创新理念。它的双层隧道是为同时处理机动车交通和泄洪而特别设计的。当中低水量时,水从隧道的低层流过,汽车在隧道内通行;当发生特大洪水时,汽车禁止驶入,洪水则通过包括车道在内的整个隧道。这样,隧道就有了两种使用方式,其造价及施工干扰远小于两条独立的隧道。此外,隧道的成本由两个部门和集团共同承担。利用隧道在暴雨期间储存废水,是另外一种“一管双用”的方式,如芝加哥的TARP项目和其他的CSO项目。 在西雅图,一条超过50年的沿海高架桥在地震中遭到损坏,需要进行更换,而恰巧位于桥下的防波堤也需要重新修建。规划师和决策者考虑修建一条明挖式的双层交通

11、隧道,隧道的外墙则设计为防波堤。这项新工程能同时更新高架桥和防波堤,还可以全面节约成本和时间,减少对公众的干扰。此外,建设成本由公路部门及滨水区机构共同承担。 另一个实例是巴黎的A86号地下交通项目。通过修改规则,要求使用其中一条隧道的所有车辆限高在2m以下,隧道业主和承包者在外径为11.6m的隧道内设置了4条车道和2条紧急停车带(在一个双层结构中)。将来甚至可以将一条隧道扩充为每层3车道,即总计有6车道;但至少在美国或世界其他地方,仅能容纳2条车道;这就使得隧道每公里每条车道的成本减少到传统布局的1/2到1/3。此外,这种隧道更适于在短期内采用标准尺寸的隧道掘进机进行建设,减少对公众的干扰。所以我觉得这些菜像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在未来之有更多的猜想,更大胆的创新才会为地下空间的发展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城市设计学院钟琳琳 200731530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