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05513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必修三).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1.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背景、发展过程、影响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背景:首先,社会大变革带来思想大解放。其次,王室的衰微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大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最后,讲学风气的盛行,私学的兴起,使文化典籍广为传播,各种学说广为流传,形成了争鸣氛围。 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扩充军事力量,向外发展(如边境不宁,需北击匈奴;汉初的王国问题需要解决

2、;土地兼并严重等),巩固国家统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受到青睐。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儒学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明清时期产生思想批判的背景:经济上,当时正处于农业文明发展的高峰,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江南城镇兴盛,出现了一批新的市民阶层,他们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要求。 政治上,明代专制制度高度

3、发展,特别是中后期,统治腐朽,社会危机严重。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激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这些引起了一批有责任感学者的思考和反思。 文化上,清朝建立后,停止残酷镇压汉人的政策,为笼络士人,采取了对汉族知识分子笼络的政策。 思想上,程朱理学自身僵化,禁锢士人的思想,同时,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科学,由此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迫使他们对理学进行批判或修正,倡导经世致用。 (2)发展过程 时期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魏晋 唐宋 宋明 明清 特征 创立 完善 重创 正统 冲击三教合一 发展 衰落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苟子(秦始皇) 董仲舒 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 “仁”,

4、“礼”,为政以德,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仁政,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焚书坑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 大一统理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也,致良知,发明本心以求理反对理学的空疏,主张经世致用;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3)影响 积极影响a具体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b现代价值。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

5、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c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东南亚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消极影响a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的载体,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b存在不合理的观念,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特别说明

6、第一,任何一种思想要想永葆生机,必须要与时俱进,第二,任何一种思想,必须根植于群众的实践,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生存。2.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同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2)不同点: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主观唯心主义。3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

7、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4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1718世纪的东西方出现了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中国以三位进步思想家为主,法国以启蒙思想

8、家为主。(1)相同点:这两种思想分别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即都是反封建的。(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有限;而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提出了“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蓝图,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单元质量评估】一、选择题:1. 2009年3月开拍的电影孔子,在2010年春节前已经播出。影片充满着浓厚的 “仁”的气息。下列对孔子“仁”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以“仁”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促进社会和谐实

9、现仁的途径是“忠恕”之道 “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A B C D【解析】:选C。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希望借此提高个人的修养,以此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社会的稳定和谐。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B项是孟

10、子的思想观点。3.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解析】:选B。“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4. 战国时期墨家对实用科技较为关注,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墨家对科技感兴趣 B墨家代表的是平民,是生产的实践者 C其它学派鄙视科技 D墨子本人是小生产者

11、【解析】:选B 。墨家代表的是平民,出于生产需要,使他们关注实用科技,社会需要是科技产生和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5.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解析】:选C。 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对鳏、寡、独、孤四种人实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6.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12、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解析】:选A。注意抓住儒墨道法的特点。7. 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教学资源网,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其含义是说,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8.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A、儒家思想的自我

13、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解析】:选B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否受到重视,都与当时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重视法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适应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9. 西汉皇帝汉宣帝在谈到统治思想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西汉实行A法家的统治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实行仁政的思想 D儒法兼采,外儒内法【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知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吸收法家等思想。10. 王阳明主张

14、“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解析】:选B 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王阳明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思想本质意图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11. (2010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模拟)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解析】:选B。宋明时期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理”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即为人性,也就是说它将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