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05393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聋校选学教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2.5分*12=30分) 1、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用用“”标出并改正。 A、这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 ) B、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 ) C、蓝色的烟雾像云似地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的在水面上向远处漂去。 ( ) D、但所得的麻雀虽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 很燥,养不过夜的。 (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敛(lin) 倜傥(dng) 倘若(tng) 冰雹(bo) B、衣襟(jn) 肿胀(zhng) 懒惰(

2、du) 骊歌(l) C、抽屉(ti) 沼泽(zho) 迸出(bng) 木屐(j) D、忧郁(y) 瞬息(shn) 涉足(sh) 长吟(jn) 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B、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告别的歌) C、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讥笑) D、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邻居)。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丑小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一个恒久的梦想,并且不怕艰难险阻,勇敢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早晚会成功的。B、伤仲永记

3、叙了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常人的过程和原因,然后通过议论指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对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D、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写的,全文集中回忆了爸爸逼“我”上学和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两件事,表现了“我”对爸爸的尊敬和畏惧。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 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 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 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A、阻挡 雄健 悲愤 B、阻抑 雄健 悲壮 C、阻抑 强健 悲愤 D、阻挡

4、强壮 悲壮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选出对句子中加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买) B、问女何所思 (想) C、万里赴戎机 (战争) D、赏赐百千强(强壮) 8、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是一首反应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她学习的决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

5、文,抒发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是韩麦尔老师,变现了阿尔萨斯人们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的过程,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9、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 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D、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

6、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10、下列句子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 B、作者通过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C、小明是我们班的班长,他每天都要处理班级的事物,真是鞠躬尽瘁啊! D、在我国文学史上,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当之无愧的大作家。 12、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

7、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的、有意识的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二、填空题。(30分) (一)文学常识。(0.5分*32=16分)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其代表作有 。3、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 4、邓稼先, “ ”、 “ ” 功勋奖章获得者。 5、臧克家, 者、 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6、闻一多, 、 、 。著作收在 中。(二)按求填空。(1分*

8、14=14分)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字,将词语补充完整。 鞠躬尽( ) 当之无( ) 家( )户晓 马革( )尸 妇( )皆知 可歌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ww( )( )穷年 l( )尽心血 jing( )乎不同 心会神nng( ) qi( )而不舍 3、解释下列加点词。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邑人奇之 贤于材人 受之天也 4、根据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2)写木兰从军后艰难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3)写木兰经历了持久的激烈战斗的句子是 、 。三、阅读理解。(20分)(一)忽然教堂的钟敲响了十二下。祈祷的

9、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1、“忽然教堂的钟敲响了十二下”,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这暗示了什么? 3、最准确的说明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原因的一项是( ) A、“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 B、因教堂的钟声响了十二下,又传来号声。 C、韩麦尔先生因上最后一课劳累过度。

10、 D、最后一课结束了,德语将要代替法语了,韩麦尔先生无限悲痛。4、文章通过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 来变现他的极大悲愤的。(二)第21位应聘者 弗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您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弗瑞迪谁:“好啊,弗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您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工作,我要自己去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到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弗瑞迪在“事求人”

11、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上午点钟到达街的一个地方。弗瑞迪并没有等到点钟,而在点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是也已经有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位。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二赢得职位呢?根据弗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了最令人痛苦也是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弗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她是一名老手。如果她是个普通的职员,或许就会说:“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个

12、位置上去等吧。”但她没有这样做,她直觉到,在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出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微笑了起来,并立刻起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大声笑起来,因为纸条上写到:“”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他当然得到了工作。这是他善于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的人只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启发。弗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人浮于事: 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概括全文大意。 联系全文思考,弗瑞迪纸条上最可能写的话是下面的哪一项()先生,请录用我吧,因为我是最好的。先生,请不要录用我前面的位应试者,因为他们不适合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