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053255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docx(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2021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一、古代中国政治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8.以三公九

2、卿为主的.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3、)。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政府,大大加强了.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

4、权;二是.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20.宋初.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24.宋太祖加强.集权改变了

5、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6、;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二、古代中国农业30.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3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4.在封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

7、于.的进步。3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6.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青花瓷。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37.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38.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39.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

8、棉的纺织品比例。40.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41.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42.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43.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44.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45.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

9、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46.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47.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48.在封建.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

10、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49.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50.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51.原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52.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5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11、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54.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5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5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57.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58.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59.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60.自

12、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61.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62.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63.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三、古代中国的文

13、化6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6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秩序。66.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67.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68.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

14、,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69.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70.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集权的理论。7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7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7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74.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75.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76.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7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78.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