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05260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是素质的基础、核心,是第一素质;心理素质可以制约也可以促进其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素质影响其它素质的发挥。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2、2、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呼唤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新世纪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除了传统教育外还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3、儿童的成才呼唤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加之小学生中,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任性冲动、耐挫力差等心理问题。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

3、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在成长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而,现代的小学生急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4、语文教学活动是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沃土”。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

4、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1、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条件、操作要领及主要内容作了完整的阐述。 2、石门教育网上也谈到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方面。3、四川地区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也有一定的研究,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探索探讨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部分策略。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课题的研究切合国内外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

5、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

6、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既然小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四.课题的界定 1.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有积极课堂气氛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了解接纳的心理安全教学环境

7、,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什么叫心理健康(mentalhealth),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本课题组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有阳光的思维,具体表现为乐观开朗、

8、宽宏大度、向上奋进、积极合作。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199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

9、,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3.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就学生的人际交往、意志、个性、学习心理等心理素质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时间研究对象:06级和10级的全体学生研究的时间: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为期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