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52450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检测一、选择题:(共45题,每题2分)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而走 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5对下列句中“之

2、”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C D6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7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8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3、)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

4、的自高自大。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12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个“以”不同, 两个“而”相同B两个“以”相同, 两个“而”不同C两个“以”相同, 两个“而”相同D两个“以”不同, 两个“而”不同13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

5、作提供了可能。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1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6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17.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以次进C.使使以闻大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使工以药淬之18.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太子迟

6、之,请辞决矣 群臣怪之B.使使以闻大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函封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人居远未来19.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20.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C.鲰生说我曰 秦伯说,与郑人盟D.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21.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相去四十里B.沛公则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

7、辞小让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沛公欲王关中22.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不然,籍何以至此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能得樊将军首23.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4.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图穷而匕首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8、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头望明月2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亚父者,范增也 D.谁为大王此计者26.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27.与例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A.拔剑撞而破之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 E.此其志不在

9、小28.每组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秦武阳色变振恐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B.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29. 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A.沛公军霸上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卫士仆地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归隐田园,开始过着躬耕自给的生活。归园田居是其田园诗代表作。3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0、)。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4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加高;长,加长;都作动词。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1、。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41.对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4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舞幽壑之潜蛟 扣舷而歌之A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和不同C和相同,和相同,和不同D

12、和不同,和相同,和相同43.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固一世之雄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今安在哉 客有吹洞箫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B/C/ D/4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沛公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 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 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45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参考答案1C(A.“还”通“环”;B.“说”通“悦”;D.“倍”通“背”。)2A(渡河。)3B(A.非常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