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048187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12-10-17 08:44:00 作者:闫慧芳编辑:studa090420【关键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的个体化学生有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时间,要有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以来,小组学习的研究更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新课程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的合作学习,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形成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对改善课堂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

2、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我国新课改中也有一些地区进行小班分组教学的实践,但多数地区由于受班级人数多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其中有一些小组合作的做法,有很多的局限性。下面我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迷惑和收获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首先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当“旁观者”。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顾问”“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可是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上,走来走去。或者干脆坐在课堂上旁听。把教师置身于“论”之外,无疑淡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了和谐课堂文

3、化的构建。 2.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讨论中,所有的学生应当齐心协力把问题解决好。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应该是所有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个别学生却是个孤独的旁听者;有的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是旁若无人者;有的装腔作势,实则是“南郭先生”。学生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常常以“我认为”而不是以“我们认为”进行表达。同样教师的评价也往往是“你的理解,你的想法”,这样小组合作又加速了。 3.讨论内容简单化、小组活动次数不当。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有些教师不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合作,小组学习活动次数多,教学中蜻蜓点水式的小组合作,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活动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并不能真正起到合作的

4、目的。我们认为,小组学习活动的时间要充分,次数要适当,使学生有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时间,要有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4.关于活动差异性。在知识性较强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合作时的差异性较大。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迅速做出反应,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因为反应慢或怕错,附和的现象较严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有时候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这样流于形式的合作,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发展的更加不均衡。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实践性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合作中的“优势互补”体现的较充分。因此,我们应设计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使知识性

5、较强的内容增强了实践性。5.课堂任务和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由于讨论的时间和讨论结果处在变数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学生的积极回答可能延长某个问题的解决时间,故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的落实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以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从而促进师生在交往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有利于沟通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中阻碍学生主动交往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将知识与学生

6、的经验沟通,由此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主动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从而进行主动的交往活动。 2.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试图引导学生研究“最简捷”的思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还是不能摆脱教师思想的束缚,交往过程中将处于“假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小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识,在活动中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3.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对话”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民主平等的代名词,用“对话”表述互动交往中的师生关系是

7、最具概括力的,以往教学中的那种从强制开始,以形成“标准共识”而结束的问答,充其量是一种“对答”,是教师站在绝对优势的先知先觉。学生的主动交往需要心理上的“安全”,需要适合的环境,在小组中学习,学生间是平等的,教师弓下身子的参与,在学生看来也是与他们平等的,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敢说自己的想法,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4.有利于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客观地讲他们有选择是否主动参与的权利,而且可是积极、主动的。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都在思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暴露他们的思维需求,便于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需求

8、,教师才能针对问题适时地把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 5.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是学生评价学生,往往过多地侧重得出的结论,忽视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学习时,学生间的评价就不只在结论上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评价将随时随地的发生,更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困惑也有收获,至于具体操作的合理性,还有待于不断的改进,课改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在我们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为我们的教育事业铺砖添瓦!论文关键词

9、: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合作式学习 论文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正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合作学习,很多老师感到十分困惑,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列谈一些问题,仅供参考。 经探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应用的很多,且大多数的学生也都喜欢这种方式,但在课后和教师、学生间交流以及评课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多,总和此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起到开阔学生思维,集思广益,使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的作用,也没

10、有起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成长的作用。经过认真的实践、探索、反思、分析认为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主要问题有。 一、合作学习的问题、时机不恰当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合作学习。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

11、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出的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出示问题的时机一定要得当,否则问题叠加,出现相反的效果,且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合作小组的结构不合理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

12、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没有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3、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要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进行合作成果汇报等。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四、没有营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

14、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五、合作学习评价和奖励的方式过于单一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

15、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成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有效的奖励。 六、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尽管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但决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些环节教师都要根据情况适时调节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整合、总结、归纳,也是很必要的,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走动,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适时

16、适当地提供帮助。但在教室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走动的范围应当遍及教室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要保持对全班每个小组的关注,可以在小组旁边适当停留,但是逗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忽略了对其它小组合作情况的关注。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面”,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都动起来。 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重视不够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弄懂教师所讲的东西。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科书,是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学生的独立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