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4809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从事这份光辉的职业,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拥有“光辉”灿烂的心情。近年来,教师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有一位班主任这样写道:回想做班主任的日子,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学校广播操比赛得了第一名,好高兴;要知道自己是多么辛苦地带他们操练,口令喊得嗓子哑了好几天。“你们班学生有在年级作文比赛中获奖了”,好自豪。看到毕业考试录取榜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就像自己中状元一样高兴。但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几个学生的坏习惯老毛病屡教不改,怎么办,又有学生进

2、网吧了,好苦恼。下课时,学生跑来办公室报告。“老师,有两个同学打架了。”学生的事情怎么那么多呢,好烦啊!我想,这道出了所有班主任的心声。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老师的压力。以上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

3、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现代教学理念、博学多才的智慧、创新求异的思维,也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内心世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二是“自我强

4、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调查,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常担忧身体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有强迫症状,时常出现明知没有不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等症状,尤其是社会的偏见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常常受到挫伤,久而久之,容易损害心理健康。教师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和实施者,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迫切要求,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第五条有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5、和学校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本人也要重视心理保健,具有基本的健康理念,拥有正确的职业心理,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一)、确立大健康意识广义的健康观指出,不健康除了生理性疾病以外,还包括病理基础不明疾病、功能性问题、疾病的前期(亚健康状态)、慢性病稳定期,涉及健康的三个基本方面。健康等于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心身相应,生理疾患常常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生理环境的

6、突变也会造成诸多的心理问题。心情愉快,轻松惬意,能够增强免疫力,达到身体健康。即使身患重疾,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康复。(二)、学会对自己健康负责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每个人都要建立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的意识”。对于健康,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你自己。在我们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健康需要我们自己来捍卫,用自己的双手筑起健康的长城,因为健康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三)、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职业倦怠感”自我能效感是指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增强自我能效感要做到:第一,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

7、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儿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第二,重新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避免因目标不切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第三,注意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不合理的信念。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第一,情感枯竭。一般表现为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以及丧失对于教师职业的热情。第二,成就感降低。教师一旦发现从自己的职业中获取的成就感较少时,就会放弃所有的努力,绝望而被动地忍受着痛苦,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习得性无助”。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

8、、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四)、掌握心理保健方法教师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1)、意识调节法。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并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2)、意志磨砺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在各种困难、各种挫折面前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愁,胜不骄,败不馁,烦不躁,忙不乱,冷静地解决工作中的负面问题。(3)、情绪控制法。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情绪的波动期。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4)、心理自鉴法。教师要善于进行心理自我鉴定,学会剖析自己,对自己的情感、意志、个性等特点,有自知之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自我调适,同时要善于求助,寻求心理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