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概述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04757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概述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概述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概述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概述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数民族概述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概述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概述表.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 数 民 族 民 俗 概 述 表民 族分 布语 系宗教信仰民 族 文 化服 饰食 文 化传统节日文 化 遗 产禁 忌满 族东北三省,辽宁最多阿尔泰语系过去长期信仰萨满教。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长袍马褂、旗袍。手扒肉、酸菜熬白肉、萨其马。颁金节、二月二。其它同汉族。满族说部和剪纸艺术分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类和民间艺术类。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猫、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朝鲜族东北三省阿尔泰语系檀君教、东学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能歌善舞。伽揶琴弹唱、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踢足球,荡秋千。爱穿素白服装,有“白衣

2、民族”之称。妇女服装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人参、鹿茸。爱吃“辣泡菜”、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狗肉。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其它与汉族大致相同。农乐舞和跳板、秋千分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类和杂技竞技类。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忌讳人称“鲜族”。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地区阿尔泰语系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大都改信喇嘛教格鲁派(黄教)。能歌善舞,喜欢摔跤、赛马、射箭。有“游牧民族”之称,多住圆形的蒙古包。大体分为首

3、饰、长袍、腰带和靴子四部分。妇女头饰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制成。喜欢穿长袍,必备腰带。靴子尖稍向上翘起。大致分三类:粮食(炒米);奶食(即“白食”);肉食(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以牛、羊肉为主)。“白节”(春节)、祭敖包、那达慕大会(夏秋季牧闲时)。蒙古长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马头琴音乐、四胡音乐。成吉思汗祭典、祭敖包、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做客必须敬重主人。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

4、肉。办丧事忌红色白色,办喜事忌黑色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裤子等。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语系历史上曾信奉过萨满、摩尼、景、神天、佛等教。后改信伊斯兰教。能歌善舞。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房屋用泥土建筑,开天窗,屋顶平坦。喜爱在墙上挂壁毯。服饰风格独特,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帕”(四楞小花帽)。少吃蔬菜,喜食瓜果。喜喝奶茶,佐以面粉制成的馕。用羊油、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大米做成民族风味“抓饭”。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初雪节。民间音乐类的木卡姆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杂技竞技类的达瓦孜;民间文学类的玛纳斯、江格尔等。饮食方面禁食

5、未经念经宰杀的牲畜、自死的牲畜,禁食猪、狗、驴、骡等家畜;服饰方面禁穿袒胸露背和短小的衣服;住宅院落的大门禁朝西开;禁睡觉时头东脚西;接礼物或茶碗时,忌用单手,要用双手。回 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其它省市,分布最广汉语,保留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信仰伊斯兰教在制香、制药、制革、制炮以及矿产采冶上较为著名。善于经营珠宝玉石业,“清真小吃”更享盛名。衣着与汉族大体接近。老人扎裤腿,戴青色、白色圆形平顶小白帽。妇女的衣服上窄下宽,戴披肩盖头。八宝盖碗茶。油香、馓子、拉面、牛羊杂碎、大卤面、臊子面。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音乐类的花儿、回族器乐;美术类的临夏砖雕;民俗类的回族服饰;杂

6、技竞技类的回族重刀武术等。忌食猪、狗、马、驴、骡,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血。忌讳别人在自己家喝酒吸烟;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背。苗 族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西南各省汉藏语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能歌善舞,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代表性乐器。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装相媲美。菜肴喜酸喜辣。普遍嗜好饮酒。喜欢吃糯食。客人来访饮牛角酒。男女婚恋通过“游方”“跳月”。芦笙节(斗牛、赛马、文艺表演、青年男女对歌)舞蹈类的芦笙舞、鼓舞;传统手工技艺类类的蜡染

7、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银饰锻制技艺、皮纸制作技艺。忌在屋里煮吃蛇肉,忌刀口朝上,忌在家里或夜间吹口哨。藏 族西藏自治区以及周边地区汉藏语系信奉“桑结却鲁”,即藏传佛教。农区多磊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牧区则住帐篷,移动方便。葬礼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男女都爱戴藏式金花帽,上身穿稠布长袖短褂,外套宽大的藏袍,下着藏靴。献哈达是待客礼仪。喜欢酥油茶、奶茶、青稞酒及奶制品。主食是糌粑;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雪顿节(酸奶节、藏戏节)、望果节(旺果节)、花灯节。文学类的格萨尔;锅庄舞、弦子舞、热巴舞;藏戏、山南门巴戏;美术类的唐卡、塔尔寺酥油花、格萨尔彩绘石刻、热贡艺术;藏医药。禁吃驴、

8、马肉和狗肉以及鱼。行路遇到宗教设施须从左往右饶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摸头顶;进寺庙是忌讳吸烟、乱动乱摸;进入帐房男左女右不得混杂而坐。彝 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汉藏语系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崇尚黑色。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等。实行一夫一妻制,有“抢婚”(事先约定好时间)之俗。男子头顶留二三寸头发一小块,称为“子尔”(汉称“天菩萨”)。外出男女都穿“擦尔瓦”,形似斗篷。以杂粮食、米为主食。喜欢吃“坨坨肉”、酸菜、喜饮转转酒。彝族年、火把节(杀牛杀羊,祭祀祖先,吃坨坨肉,饮转转酒)民间文学类的阿寺玛;音乐类的彝族海菜腔;舞蹈类

9、的铜鼓舞、葫芦笙舞、烟盒舞;戏剧类的彝族撮泰吉;民俗类的火把节。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白族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贵州毕节汉藏语系主要崇拜“本主”(即村社神)崇尚白色。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橘柑。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美人石等传说故事。平坝住房多为瓦房,布局“一正二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山区多上楼下厩的茅草房。主食都以蒸煮为主,肉食以猪肉为主。喜欢饮酒饮茶。三月街(“观音街”,祭祀观音)、绕三灵、火把节、耍海节等。扎染技艺与绕三灵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倒茶忌满杯,倒酒忌半杯。吃饭老人上席先动筷。忌讳向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

10、白族人家的门槛忌讳坐人。男人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傣族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汉藏语系小乘佛教。保留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能歌善舞。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有镶牙套、染齿、和文身的习俗。住房以“干拦”式竹楼为代表,分上下两层。男子着无领短衫,下着长管裤。妇女着白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普洱茶”。饮食以大米为主,喜饮酒和食酸辣。以种植水稻为主,耕作技术精良。泼水节(“浴佛节”,祭祀拜祖、丢包、歌舞狂欢)、关门节、开门节。民间舞蹈类的孔雀舞;戏剧类的傣剧;曲艺类的章哈;美术类的傣族剪纸;民俗类的泼水节。进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

11、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室内,不能坐门槛;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煎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旗幡等。纳西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滇川间的泸沽湖畔。汉藏语系普遍信奉“东巴教”。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仍保留“阿夏”、“阿注”走婚制和母系家庭的形式。摩梭人的“阿注婚姻”被民族学家喻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妇女上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七星,两肩缀日、月,象征披星戴月。)“三朵节”(“三朵”为保护神)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遗存有东巴教、东巴文学、东巴艺术、丽江古城、丽江古乐、丽江壁画和创世纪史诗等。纳西族东巴

12、画和手工造纸技艺。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不能打纳西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或连续夹菜。壮族广西南宁、百色、河池、柳州汉藏语系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流行鸡卜。“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大集会。铸造使用铜鼓。壮锦、刺绣、竹编。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习俗。多住“干拦”式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堆杂物。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三七、蛤蚧、茴油。主食是大米、玉米。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三月三歌圩节、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民间文学类的布洛陀、刘三姐歌谣;铜鼓舞;壮族织锦技艺;壮族歌圩。

13、忌讳农历正月初一杀牲;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吃饭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捕杀青蛙。土家族湘、鄂、川、黔一带的丛山之中汉藏语系崇拜祖先,相信鬼神。恋爱“以山歌为媒”自由择偶,婚礼中有“哭嫁”习惯。房屋依山而建,成虎坐性。土司居住吊脚楼(同苗族)。传统服装多以自纺自织的土布为步料。多食包谷、稻米。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爱喝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赶年”、六月六民间舞蹈类的摆手舞、撒叶儿嗬、毛古斯舞;织锦技艺(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民间音乐类的打溜子。禁食狗肉;忌用脚踩灶或把脏物放在灶上;忌客人与少妇坐在一起;忌在家里吹口哨或随意敲锣打狗。黎族海 南汉藏语系奉行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迷信“万物有灵”。黎锦驰名中原。传统住房有船型屋和金字型屋两种。性格豪爽、能歌善舞,“竹竿舞”。男女成年后要搬到“隆闺”(寮房)居住,以便自由恋爱,俗称“放寮”。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妇女有文身习俗。习惯于腌制生鱼、生肉。竹筒烧饭是黎族独特的野炊方法。黎族妇女爱嚼槟榔。“三月三”节(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打柴舞;原始制陶技艺、纺染织绣技艺、树皮布制作技艺;民俗类的“三月三”节。妇女文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忌头朝门口睡觉;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