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041404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发利用方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15万t/a一、 概述1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6 -三、矿产资源概况 -6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7-五、矿床开采-25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35 -七、环境保护-36 -八、矿山安全-40 -九、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51 -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附图:(1) 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 2000);1: 2000);(2) 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3) 采区巷道布置I I剖面图(1: 2000);(4) 采煤方法标准图(1:100 );附件:、概述(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 矿区位置煤矿位于村境内,行政区划属所辖。矿区

2、地理坐标:东经 ,北纬。矿区为一五边形,矿区面积0.5135km2。矿井距镇约40.0km,距 火车站5km,距 公路2.0 km,支线从矿山东部边沿经过,交通极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1- 1。2. 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根据府函2006205号文,经原与煤矿业主协商,整合后共同成立煤矿,并获得了省国土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能力15万 t/a 。整合后的煤矿仍属私营个体企业,行业管理由煤炭管理局管辖。煤矿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3. 矿山现状及编制说明煤矿由原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 1)与原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 2)整合而成,整合后其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表1 3)o新矿权 矿区面积为0.513

3、5km2。拐点XY开采深度(m11550-1350m 标高2345678表1-1原煤矿矿权拐点坐标表1-2原煤矿权拐点坐标拐点XY开采深度(m11600-1350m 标咼234表1 3现煤矿矿权拐点坐标拐点XY开采深度(m)01600-1300m 标高1234矿区位于关向斜北西翼北端,属关向斜 井田,关向斜含煤构造单元是重要的含煤构造及商品煤基地,煤层赋存众多(主要可采煤层有2、6上、10、12、16上、18上、19、23上、24、30上共10层),煤质较好,属主焦煤;同时煤层埋藏较浅、有露头出现,同时本区交通较为方便,因而区内采煤历史 悠久,本矿区内煤层露头线上有多个小窑分布。大多为当地村民

4、季节性开采,以采掘 民用煤为主,证照不齐,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区内原 煤矿、煤矿始建于90年代,均属合法生产矿井,生产规模万t/a。两矿井均建有完整的开拓开采系统,其中原煤矿建有2条井筒,井筒位 于矿界南部边界,基本采用沿煤层(10号煤层)斜井开拓,开采10号煤层;原 煤 矿亦有完整的开拓系统,建有2条井筒,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暗斜井(运输、回风 下山)沿12号煤层布置,截止2008年2月29, 10、12煤层共开采62.53万t原煤。为适应当前煤炭市场及满足煤炭产业政策的需要,该两矿井进行整合并扩能至15万t/a。为进行整合设计及办理整合各项手续,2008年3月,业主委托了省11

5、3地质队编制了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通过了省规划院的专家评审,其核准的资源/储量获得了省国土厅的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8427号)。2008年6月,煤矿业主委托我公司编制该矿井的开发利 用方案。(二)编制依据(1)煤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委托书;(2)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文,关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3)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7月10日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为5200000711364;(4)省113地质队,2007年12编制的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5)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国土资储备字2008 427号)“关于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6、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以及附件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8023号);(6)省煤炭管理局文件(煤行管字2005246号)“对市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省煤炭管理局,);(7)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管理局以“安监管字办字2007345号文”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 建设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 ,2007.10、17;(8)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省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9)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省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10)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

7、50399-2006及煤矿安全规程(2006);(11) 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如水、电、路以及建筑材 料等。、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一)矿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测省2005年省内消耗5500万t(其中电力用煤1850万t),省外消耗4000 万t (含出口),主要是粤、桂、湘、川、渝、滇六省、市、区。对于省,从今后煤炭消费发展看,按照全省对重点耗煤行业的发展规划,分析2010、2015年煤炭消费市场情况为12500、13000万t。煤矿有多层可采煤层,其煤种为低灰中灰、低硫中硫、低中热 值焦煤,为较好的炼焦煤及炼焦配煤。焦煤除销住当地焦化厂外,由于本矿位于 省南部的,煤炭可销

8、往云南、广西及广东等地。随着当地及周边经济的发展,本区煤炭需求量将进一步上升。(二)产品价格分析当地炼焦用煤,目前坑口价格在元/t左右。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价格将会继续上涨,这将为矿山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一)矿区总体概况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为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促进三、矿产资源概况煤炭开发健康、持续、合理、有序发展,六 水市政府委托设计单位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整合、调整、技改,使之符合当前产业政 策需要的产业规模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编制完成了水市 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该方案通过省内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最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 (3万t/a)与煤矿(3万t/a)整合而成,整

9、合后煤矿名称为煤矿,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5135km2,整合后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根据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7月10日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煤矿属 合法生产矿井,周边无其它矿井存在,矿权无重迭现象。2. 矿区矿产资源概况根据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8 427号),煤矿(标高+1600 +1300m)保有资源量(122b+333) 765.68万t。其中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 641.41万t,推断的 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124.27万t。3. 本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根据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煤矿为原及原煤矿整合,为办理整合

10、后的采矿许可证,亦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有的矿产资源,受煤矿业主的委托,编制整合后煤矿的开发利用方案。设计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门划定的矿区范围、准采标高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煤矿设计规程、规范,煤矿安全规程进行设计,并结合整合矿井的特点,设计以充 分利用原有井巷设施、设备,以节省矿井投资为原则。(二)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1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1)地层煤矿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B)、龙潭组(P31 )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if)及少量第四系地层。(1)峨眉山玄武岩(PB):出露于西部外围,由深灰色及灰绿色拉斑玄武岩、紫色凝灰岩、灰色致密的凝灰质角砾岩等组成,总厚度约250m,与

11、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2)龙潭组(P3I):为矿段内含煤地层,属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 220-245m, 般230m。含煤40-50层,一般可采10层。分为三段:第一段:为24号煤层顶界至铝土岩(龙潭组底界)。含主要可采煤层有24号、 30上煤层。平均厚度40m;第二段:为12号煤层至24号煤层顶板。含主要可采煤层有12号、16上、18上、19、23上煤层,平均厚度100m;第三段:为12号煤层顶板至1号煤层顶板(龙潭组顶界)。含主要可采煤层有2 号、6上、10号煤层。平均厚度90m;(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

12、组(T1f):平均厚度500m第一段(T1f1):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下部富 含动植物化石及星散状黄铁矿,平均厚度152m。第二段(T1f2):多由紫色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组成,平均厚度359m。(4)第四系(Q):该地层主要为坡、残积层分布于地形低洼地带,岩性为亚粘土及含碎石亚粘土, 厚度0-15m左右。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关向斜北西翼南段,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东,倾角17-34 ,一般 20 。矿区及外围发育的断层有 F24、F28、F245,现分述如下:F24断层:分布于矿区外围西部,走向N 2040 E,走向长4100m,向南、北申出图外,断层面近直

13、立,断层以平推为主,落差60m左右,造成地表煤层重复。F28断层:分布于矿区及矿区以南,走向近南北,走向长约1050m,倾向西,倾角55,落差1520m,上下降,为一正断层,造成煤层缺失。F245断层:分布于矿区范围,走向 NE SE,往南交于F24断层上,倾向NE , 倾角50,落差10 20m, 上下降,为一正断层,造成煤层缺失。另有一些小断裂,规模较小,在此不在一一赘述。综上所述,矿区构造较简单。2. 煤层及煤质特征1)煤层特征煤矿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 2、6上、10、12、16上、18上、19、23上、24、30上煤层,现分述如下:(1) 2号煤层位于煤组上段顶部,下距6上煤层13.0

14、026.00m,平均20.3m。厚度0.37-1.68m, 平均厚度1.11m, 一般夹0.07-0.68m厚的高岭石泥岩1 3层,煤层顶板为细砂岩、 粉砂岩,厚度9.2m,底板为厚约0.3m泥岩,煤层较稳定。(2) 6上煤层位于煤组上段中部,上距2号煤层13.0-26.0m,平均20.3m,下距10煤层11.0 45.0m,平均22.09m。全层厚度0.64-2.58m,平均厚度1.61m,煤层中夹0.07-0.34 米厚的灰色泥岩03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有几十厘米的伪顶;底板为 细砂岩,有几十厘米的伪底。煤层较稳定。(3) 10号煤层位于煤组第二段中部,上距 6上煤层11.0-45.0m,平均22.09m,下距12煤层11.50-27.50m,平均 22.09m。全层厚度 0.74-1.44m,平均 1.15m,夹矸 0-2 层,为灰 色泥岩,煤层较稳定,顶板为粉砂质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4) 12号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上部,上距 10号煤层11.50-27.50m,平均22.09m,下距16上煤层8.714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