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特色美食.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040253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城县特色美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庆城县特色美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庆城县特色美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庆城县特色美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庆城县特色美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庆城县特色美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城县特色美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城县风味小吃庆城县民间风味小吃,因作物品种的不同,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讲究精细,蒸、烙、煮、炸,样样俱全,地方风味特色鲜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待客佳品臊子面臊子面,为庆城居民的大众食品。平时,在家中做着吃;有客自远方来,端上臊子面招待,并不嫌其寒碜;每过婚嫁、丧葬大事时,不论贫家或富家,都用臊子面作为客人随来随吃的食品。庆城人将用于待客的臊子面,不叫吃饭,而叫“喝汤”。“喝汤”过后,各方客人基本到齐时,方举行各种仪式,正式开宴席。“吃席”,才叫“吃饭”。 臊子面,因内有臊子而得名。臊子,是用猪肉或羊肉爁制成的纯肉食品。其具体做法是:将猪肉或羊肉切成小丁,下人锅内,锅下架旺火烧,上面用锅铲

2、不时翻动,让肉丁均匀受热出油,靠渗出的猪油将肉丁煮熟,再加入盐、姜、大香、花椒等调料粉末,搅拌均匀,使其人味。因臊子需要长时间存放,盐和大香粉要多放一些。如爁羊肉臊子,就不能放大香了,要多放一些姜粉。待臊子即将出锅时,再放入红辣椒面,使臊子油面红艳,让人望而生谗。爁臊子,千万不能加水。臊子做成后,装入瓷罐内,随吃随取。既可以用来夹馍馍吃,又可用来炒菜,但更多是用来做臊子面。庆城人往往是每年在腊月杀了猪后,要爁一、两罐臊子,供来年食用。也有取新鲜猪肉,现爁臊子现做臊子面吃的,这样做出来的臊子味道更好、更新鲜,但不如前者方便。 有了臊子,就可以做臊子汤了。用清油将葱花炝炒出味,再加入臊子、熟猪油、

3、红、白萝卜丁(要用开水煮过)、豆腐丁、辣椒粉等,翻炒一会,加水煮熟。在煮的过程中,加入黄花菜、木耳,最后放入菱形鸡蛋薄饼和菠菜,臊子汤就做成了。这种臊子汤,色红、油厚、味浓,讲究一口气吹不透油面。 有了臊子汤,再做汤面条。有用荞面做的饸饹面,也有用麦面的长擀面。待客时,先上下饭小菜。小菜有大、小豆芽菜,红、白萝卜丝,韭菜、咸菜、白菜、芹菜等,上盖红干辣角丝,一小碟一个样,少则四碟,多则六碟、八碟不等。再端上臊子汤和清汤面条。臊子汤和清汤面条分开舀在碗中。臊子汤每人一碗,一般为小碗;清汤面条为清水汤面条,一般为大碗,可供几人在碗中捞面条。会吃的,将臊子汤碗端在自己面前,用筷子在清汤面条碗内捞出面

4、条,挑在自己的臊子汤碗里,搅合一下,再抄来自己想吃的小菜,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不会吃的,照着会吃的样子,如法炮制。一碗臊子汤,可以挑人两次面条;汤淡了,另更换一碗臊子汤;清汤面条碗内面条挑完了,立即换上新的清汤面条,供客人捞面。 还有一种臊子面,不为常人所知。据老人讲:家里来客,主人在桌上除了摆上下饭的小菜外,再摆一碟包子,几碗清水面条和几半碗开水。外地客人一看,傻了眼,不知所措,主人便向客人示范。从容地拿起筷子,将碟子里的包子抄到开水碗中一夹,包子里便流出臊子、豆腐、红白萝卜丁、木耳、黄花和辣椒油水;使半碗开水成为了鲜红的臊子汤,然后将清水面条碗里的面条挑到臊子汤内,教着客人吃。”这种臊子面

5、高明之处是包子馅为臊子汤汁,汤汁做的调味适中,恰到好处,一经放入开水碗中,犹如在锅里舀出的臊子汤一样,不咸不淡。由于这种臊子面做法独特,且调味难以掌握,也只能供少量客人食用,因此不常做,渐渐被人遗忘了。麻辣香软羊刀炖羊刀炖为庆城自古就有的食品。凡是来庆阳吃过羊刀炖的人,都认为它美味可口,是很难吃到的佳肴。 羊刀炖好吃,但难制作,要经过接血、兑血、浸血、烩血等四个环节,以兑血最难掌握。首先是接血。把适量的青盐放在瓷盆内,用此盆接现杀的羊血。羊血不能放置过久,最好现接现做。其次为兑血。等羊血未冷之前,将荞面逐渐加入,边加边用小擀面杖朝一个方向搅动,使血与面互相融合,达到稠稀适中,即将擀面杖提起时面

6、血自然流下便可。然后加水,夏季为凉水,冬季为温水,再搅动,搅到面血开始冒白花时,立即将擀杖提出,不可再搅动。兑血的技术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搅动的速度和次数要适中,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不行;尤其不能来回搅动,否则这盆面血就不能凝固,也就不能用了;二是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凉,更不能过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三是加入的面要适量,少了兑出的刀炖会太软,多了太硬,都不好吃。第三为浸血;刀炖兑好后,盆内的刀炖已凝固起来,用勺将疑固的刀炖舀成薄片或用刀在盆内打成块状,再舀人开水锅里煮一下,刀炖定型,这叫浸血。第四为烩血。浸血后,再用羊汤烩。把清油、葱花、各种调料(以花椒为主)放入炒勺里炝出味,放人

7、已浸过血的刀炖和羊汤烩一会儿即可。羊刀炖一般是边吃边烩,一碗一烩。吃时,把烩好的羊刀炖舀在碗里,加入用羊油熟好的辣椒油、葱花、香菜、配上蒜瓣就可食用。 羊刀炖软硬适中,麻辣香三味俱全,营养丰富。猪血也可以做。刀炖是庆城独有的,只有庆城周围的群众会做,也喜欢吃。向南过了驿马镇,向北过了马岭镇,做这种食品的就比较少了。丰富美味暖锅子在庆城老居户的家中,都备有2至3个暖锅子。有砂暖锅,有铜暖锅,还有在铜暖锅锅内镀锡的暖锅。在这三种暖锅中,后一种最好。无论哪种暖锅,形状都是一个样:圆形,上大下小,上为锅,下为锅膛兼底座。锅的中间,竖起一个上小下大的圆桶状的烟道。烟道与锅膛直通,并通到底座上,向外开一个

8、半圆形的口子,可以用来掏灰,更重要的是通风。锅膛内,安有炉齿,上放炭火。因锅膛内通风,炭火会越烧越旺。暖锅子烧的是木炭,从庆城人称之为东山即现今的子午岭烧制运过来的。在过去的柴草市上,常有木炭驮子或木炭担子待价出售。庆城居民选购木炭,要询问是杠木炭还是用其他木头烧制的。杠木烧制的最好:火力大,化得慢,灰也少。木炭先放在锅灶里烧着,再从暖锅子的烟道口放入锅膛的炉齿上,不大一会,就将暖锅内的菜肴和汤汁烧热、烧沸了,并能长时保持一定的高温。如果嫌温度过高或者饭已吃罢,只用一个馒头盖在烟道口上,阻止锅膛内空气流通,火力就慢慢减弱,直至熄灭。任何暖锅子都有一个盖。盖子中间有个圆孔,烟道从圆孔中穿出,盖子

9、就将暖锅盖严了,既防止热气散失,又防炭灰或其他杂物掉人。暖锅子端上餐桌,打开盖子就可以食用。暖锅是北方群众冬季的好炊具。 庆城居民平时将暖锅子束之高阁,多在春节期间使用。一到正月,亲友们走家串户,这拨人才走,那拨人又来。登门的人要给住户的长辈拜年,住户要用酒菜招待来者,随来随招待,不招待会失礼,让人讥笑。招待来客最为便捷的饭菜就是上四至五个喝酒菜,供大家喝酒,酒酣量足,再上一个暖锅子供吃饭用。这种招待法,既实惠又不显寒酸。富家是这样,贫家也是这样,很大众化。 暖锅于是将已做熟的菜肴放入烧热食用的。因此,装暖锅子的物料要在春节前全部准备好。庆城居民在每年的腊月二十日以后特别忙碌,既要将正月里吃的

10、馍馍蒸够,还要装各种扣碗,准备暖锅的物料。庆城暖锅以其物料丰富而闻名,内装各种菜肴不下10多种;也以菜底子香味醇厚而见长,吃了会念念不忘;暖锅因将做熟的菜肴放入烧热食用,用时较短,是暖锅子便捷之处。 装入暖锅底部的叫菜底子,以萝卜片和咸白菜为主,内杂有猪肠、鸡血片,最近又有人家放人香菇、木耳等。萝卜要选用白萝卜,绿萝卜和红心萝卜不能用;白菜要用本地出产的白菜,叶大帮小。每年秋季,在菜市选购好这两种菜后,将白萝卜窖藏,将白菜腌起来,待到腊月天用。用时,将萝卜切成2公分见方的薄片,先用开水氽过,去除萝卜味,再下到即将煮熟的猪肠子或其他猪内脏锅里煮熟。因猪内脏、尤其猪肠子上带有猪油,加之锅内的各种调

11、味将萝卜浸蚀得非常香美,人们叫这种萝卜为猪脏萝卜。同样,先将咸白菜用开水氽一下,放人冷水中冲洗后,将其控干切成小段,连同猪脏萝卜、猪肠子节节、鸡血片片,用鸡汤烩到一起,就做成了暖锅的菜底子。鸡血片片是用鸡血合面做成。做法是:将鸡血和白面揉起来擀成鸡血面张,然后用纯白面张隔层相叠摞,再卷成圆桶状,从中间压捏成葫芦形,切片即成。做成的鸡血片片,一层红一层白,既好吃又美观。一次将菜底子做好储备在大盆内,食用时,舀一部分装人暖锅。 在装入暖锅的菜底子上面,覆盖一层豆腐方片。豆腐可以现买现切,也可以在春节前购回,用时切片放人。暖锅里的豆腐方片,调味人得透,很多人喜欢吃。在豆腐方片上面,可放一层粉条,但贾

12、宗“不要放粉条,它会使汤汁变糊”。 最后装入暖锅子是一层肉类。在前塬,暖锅子上面只放一层肥肉片,上撒少许辣椒面,很单调,味道也不行;在庆城,暖锅子上面要放5、6种菜肴,如丸子、酥肉、肘子肉、条子肉、猪排骨、鸡肉块、还有放鱿鱼片和海参段的。这些菜肴各成一堆,围绕烟道筒摆放一圈,将下面的豆腐盖得严严的。这就是庆城暖锅菜肴丰富的所在,是其他地方暖锅难以媲美的。各种物料装好后,灌上鸡汤,盖上盖子,加木炭烧开;端上餐桌,揭开盖子,撒放少许蒜苗丝和香菜段,即可食用了。庆城的暖锅子,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各显其味,让不同口味的人各选其好。喜欢吃肥肉的,就吃条子肉、肘子肉;喜欢吃瘦肉的,就吃丸子、酥肉、排骨和鸡块

13、;喜欢吃蔬菜的,就吃豆腐和菜底子。风味独特的豆食豆食,是庆城周围山区的一种普通食品,来客,主人家必上一道炒豆食。但这种食品不要说在庆城县境外,就是向南登上董志塬,也很少能吃到这种食品。这是豆食的“独”。 许多菜肴,除甜食、辣味外,一般人吃在口中,基本是一个味,只有细心的人或美食家才能品出每道菜味的差别。而豆食,豆味厚重浓烈;兼之以麻辣,站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嗅到它的气味,吃到口中,其他菜肴的味道都被压下去了。拿庆阳人的话说,豆食的味道是另外的,谁都能尝得出来。这是豆食的“特”。 风味独特,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豆食,是应时对景,恰到好处。 做豆食,方法也很独特。将白豆子去皮拉成瓣、煮熟,和辣椒粉、花椒

14、粉、盐末,趁湿捏成团,装入瓷盆或竹篮里,放在热炕角,用棉被捂严发酵。在庆城农村,秋、冬、春三季都烧火炕,火炕的温度将豆瓣团蒸腾发酵。过上七八天,揭开棉被,取出豆食,掰开看时,如有拉长的白丝子,豆食就捂好了。做豆食,庆阳人不叫做,而叫捂。捂好了豆食,可以存放几个月。食用时,在炒勺中倒少许清油,烧熟,加葱花、蒜瓣翻炒几下,将豆食掰碎放人,再加猪肉臊子翻炒至热,即可盛出上桌。如无猪肉臊子,也可素炒。素炒与荤炒,其味相差不多。豆食多是夹在馍馍里吃。有些家图方便,一次将豆食多炒一些,盛在盆中,每次食用,只勺出少许用笼烘热就食。光滑爽口的凉粉 凉粉是人们炎夏十分喜欢的小吃,把荞麦磨成珍子后,用水淘洗泡软,加水揉搓取渣后使其成为淀粉,再加水成浆。下锅后一边烧火,一边搅拌,熟后为膏状,摊晾案上或倒入盆中冷却。食时切成楞条或镂成细条,调入油泼辣子、蒜泥、芥末、炒韭菜、盐、醋等调料,凉爽可口,且有醒脾明目消暑功效。也可以晒凉粉干和肉同炒,味道亦佳。暑夏之际,将做好的凉粉趁热用漏勺漏入冷开水盆中,状似小鱼儿,俗称“凉粉鱼”,加韭菜和酸辣汤食用,清凉爽口,消渴泻火。秋冬时节,将凉粉切块,放入热油锅中爆炒,加入调料,称作炒凉粉,味道十分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