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0393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地球一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 (见教材上7.8页图1.31.7经线,纬线图,半球图)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 )( )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4万千米),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

2、方向(横向)南北方向(纵向)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

3、为西半球(二妞六姨分东西,小小为东,大大为西)2、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见教材9页图1.9)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地球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1、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2、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季节变化(正午太阳

4、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2.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熟记16页图1.17公转示意图日期节气(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昼夜情况季节划分(北半球)3.216.229.2312.22第三单元、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A在B的什么方向的方法:在B处画十字光标,标出东南西北,看A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5、答案就是哪个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熟记23页图2.9常见图例(2)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见25页图2.13 2.14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类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海拔一般低于200米超过500米超过500米低于500米不一定起伏状况平坦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起伏小,坡

6、度和缓中间低,四周高3、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陡崖鞍部山谷山脊山顶闭合曲线中心(点)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线)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海陆分布七大洲名称、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大小排序)四个重要分界线海陆之比: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1%。陆地:29%)定义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亚、北美:白令海

7、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四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熟记38 页表格陆地地形之最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3、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力量来源: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如火山,地震;外部:如流水,风力。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板块构造学说: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6个板块(填图);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

8、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第四单元 天气和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短时间 2、时刻变化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天气预报图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知道:(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3)风力和

9、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2)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海洋推迟1个月。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世界上最热( )

10、,最冷( )(2)A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逐渐降低;(基本规律)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陆温高于海温;冬季:海温高于陆温。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形成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2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热带

11、沙漠气候)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温带季风)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 附近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地中海气候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3、 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的概念,雨极( ),干极( )(2)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规律:(4多4少)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纬度位置影响)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2、(地形)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主要气候类型(3)寒带气候 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分布在 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4)高山气候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等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五、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第五单元 居民和聚落一、世界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

13、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2)密度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3)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南北美洲东部。(说明: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有关系 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稀疏区: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寒、热、高、干地区)(4)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社会治安受到影响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乡村人口过量的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同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二、不同的人种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黑种人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说明:(分布特点:三种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三、语言和宗教(1)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