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评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03246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评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敷衍塞责师德现象的剖析背景:开学时园领导在教师会上提出,我们要注重实践工作的有效性,要学会发现问题,一个会发现问题的人才会去解决问题,每个年级组的“每月一问”将是教研工作的新重点,同时也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教师只有真正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那么幼儿的成长才会突飞猛进。案例:为贯彻落实开学工作会议精神,教科室在幼儿园网站“教育科研”栏目征集“每月一问”,从3月2日的发帖到3月17日半个月时间,该贴浏览的人次是53次,跟帖是4人次;话题研讨“会痛的鸡大腿”,从2月15日发帖至3月17日一个月时间,浏览的人次是78次,跟帖是10人次。幼儿园专任教师是85人,每人浏览一次,跟帖一次,跟帖人数

2、的比例占多少,应该可想而知。其间,为督促教师及时跟帖,参与研讨,园长在大会上强调过一次,分管副园长每个年级组集中学习时叮嘱过几次,效果如何,不言而喻。我在思考,是我们的教师实践中没有可提的问题吗?非也,不客气的说,业务上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是不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吗?应该也不是,我们的老师原学历至少是正规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随着继续教育要求的进一步严格,所有的人都通过了大专的自学,40%以上的教师已经是学前教育本科毕业,从个人知识储备量看,应该有思考能力,并能对案例进行初步的分析。我们来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敬业奉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

3、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敷衍塞责” 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具体的说是指做事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办事马马虎虎,不用心,只是应付过去就算完事了。洞悉我们的案例,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出现的正是“敷衍塞责”的师德问题。 “敷衍塞责”行为的表现:自己没有追求,工作应付了事,不愿意改进保教方法,有的甚至不安心本职,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工作上总是得过且过,以应付差使的态度完成工作任务;对孩子冷淡、不关心,缺乏爱心和耐心,如:幼儿园孩子向老师打小报告是常事,敷衍塞责的老师对孩子的回报,就点点头算是知道了,懒得去了解事情的经过,根本

4、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更谈不上去研究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和需要。“敷衍塞责”行为的后果:首先是造成教师行为的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工作没有激情,不愿去思考,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其次,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不愿理睬,班级中的孩子碰到事情不想说,不敢说;再次,影响和谐家园关系的建立,很难想像,一个敷衍塞责的老师能正确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赢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最关键的是,影响团队的整体力量,有时因为一个人的消极,在别人使力的时候惯说风凉话,很可能就抑制身边同事的发展,削弱团队进取的力量。“敷衍塞责”行为的遏制1.思想引领。我们通过集中学习,明确师德的要求,纯洁教师的灵魂,树

5、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让教师主动发现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只有教师自我认识的提高,才能从根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身边的人和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们通过谈心交心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学有先进,赶有榜样。我们让教师时刻记住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有了这样淳朴的座右铭,我们的教师应该再不会敷衍塞责了。2享受成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自我实现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细细分析教师敷衍塞责的原由,

6、就是一部分教师一直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职业幸福。作为管理者,应该为每一名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给予每个教师享受成功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个体的需要,发挥教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多着并举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 3督察激励。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制定师德量化考核细则,完善考评机制,把师德建设与择优上岗、评聘职务,评选先进等挂起钩来,对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面接触,相互作用的劳动,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规范了教师的师德行为,才能让幼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