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两种命运的决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030940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两种命运的决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两种命运的决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两种命运的决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两种命运的决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两种命运的决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两种命运的决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6.两种命运的决战课时一课时 课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理解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 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 (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过程与方法 “四步”六环的方法(互助导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2、。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教学重点重庆谈判 转战陕北 教学难点 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教学准备自学用题、多媒体 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景导入 设问(1):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对国家前途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那么国民党统治集团有如何算计呢? 学生阅读课本105页第2段小字及其所列史料得出结论:抗战胜利后,将有图谋尽快消灭人民武装。自主学习1. 通过阅读、讲解、提问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出发点。2. 出示图表,比较国统区和解放

3、区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交通线路。兵力装备等方面的差异。3. 阅读课本108页至109页小字和图片、地图为材料,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转战陕北中表现出的宏大气魄。4. 指导学生读课本110页第一段小字然后归纳。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完成自学习题。各小组长汇总不会,不理解的问题。 合作探究 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也为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而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47年6月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打到外线去转入反攻? 共产党的反攻为什么首先要选择挺进大别山?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这两个问题,积极讨论、交流,小组长

4、做好记录,组织好本小组的讨论,并发言。 交流展示 播放视频,请大家根据视频结合课本介绍及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形势图思考问题 指导学生读图,使历史史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把握。通过阅读小字部分,增强学生对挺进大别山意义的理解,为讲述三大战役做好铺垫。 全班同学发言交流巩固练习一、填空: 1 1946年国民党在 国支持下悍然进攻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 1947年3月8月,在 的指挥下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边区的重点进攻。 3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 召开,通过的决议包括 等。 41947年6月率军跃进大别山 随堂练习,交流己选择答案的原因。拓展提升 材料题 1945年

5、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由延安抵达重庆,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工人、学生、市民等各界人士称颂毛泽东的大智大勇。 请回答: (1)上述史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国共两党举行这一历史事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组织好本小组的讨论,并发言。板书设计一、 重庆谈判 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1目的 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2成果 签订双十协定 政协会议决议二、 战略防御 1.内战爆发: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 2.作战方法:解放军一运动战为主要方法3.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三、 转入反攻1、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 意义:双方形式发生根本转折作业设计1. 识记本课相关的基本史实。2.完成学案P51目标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