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02887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开题报告邓庄中学师生关系课题组我校新课程改革自 2003 年秋季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有 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强烈的冲击了传统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整个教 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 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回应这种挑战,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 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必须从传统的角 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为 此, 我校教科研组成立了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的一系列适应新课程理念 的教学改革,我们确立了新课

2、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并 获得市教育局科研领导小组的立项审批。 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 告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应用价值 1、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终身学习” “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现代教学 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 于学生发展, 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师生关系是 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 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只是外在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 至反到

3、成了教育的阻力。 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 知识的被动载体。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 生良好人格的形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创建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具有几方面实际应用价值: (1)有利于教师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从思想上肯定 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 识传播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

4、进者。 (2)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构建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 生关系。 (3)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 (4)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概念界定 1、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日 常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师生关系的重建 新课程理念强调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 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师生的相互交往、重建人道的、和 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 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形成开拓

5、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 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论依据: (1) 新的课程理论为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知识性的理论指导。国家关于基 础教育改革的文件, 以及新的课程理论当中对评价的阐述,都有助于指导本课题 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2)新的课程理论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 观念和教学方式, 必须从传统的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理 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 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 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

6、来运行的前提和保 证。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 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方式, 教师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 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 内在需要和倾向。 4、我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5、目前我校开展的一系列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改革,为我们的课题研究 提供了平台。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 程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实现以下目

7、标: (1) 、通过研究参研人员真正更新观念,走进新课程,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 式, 同时影响其余教职工均能更新教书育人观, 真正树立 “以人为本” 的教育观。 (2)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3)形成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通过实验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真正让学生“活”起来,让课 堂充满生命的气息。 (5)通过研究建立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情感关系。 2、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探索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找出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方法,全面深入实施 新课程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的培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找出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策略。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研究”,将在我校范围内七、八、九 年级展开。 教师方面:把在校任课的所有教师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 学生方面: 把研究时间内, 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 学科方面:把初中开设的所有学科的教学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 2、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 教育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1)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自觉以

9、先 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教学行为,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反思。在实施过程中不 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 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关系的构建。 (3)、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对师生间的矛盾 冲突、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 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 和途径。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 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6)文献研究法。通

10、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吸收和借鉴先 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选取适合 本校特点的理论和经验, 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 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笔记。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半,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08.12008.7),本阶段为实验的准备期。组织本组教师采用例 会制度每周进行常规的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的 现状。并利用课堂及课下时间,体会和总结本校内师生之间的关系现状。制定实 验方案、发展组织实验班级、培训课题实验教师、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负

11、责 人。 第二阶段(2008.92008.12) ,本阶段为全面尝试稳步推进阶段。组织教师 在实验班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对自己分担的任务必须详细记录写好心得体会。采用会议和分组讨论评价实验效果总结阶段成果。并扩大实验班级更大范围展示实验成果。 第三阶段2009.12009.7本阶段为反馈全面总结阶段。每位课题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研究每人撰写并发表至少一篇教研论文撰写工作报告使课题的研究成果系统化、理论化能够起到指导教育教学的目的。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形式 1教师的心得体会。 2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的论文、教案、教学案例。 3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参

12、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出版 2、成为富有创造能力的教师新世纪出版社 2005年7月出版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4、河北教育期刊 5、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7月出版 6、教育实践与研究期刊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7、中国教育报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课题负责人李金海主管教学校长从教二十多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投身于教学实践研究。多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建立和谐班集体、协调师生关系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数篇曾主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赵晓红老师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多年并主持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研究的课题。课题组人员大多为大学本科学历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积累了一定经验可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利用教学实践参考现代教学理论以实践检验论证理论探究新方法从而保证课题实施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