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02307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

2、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

4、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教学重点1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的写作脉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教学难点1

5、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教学设想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课时安排三课时(拟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

6、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3分钟)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

7、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三、朗读课文(7分钟)(提出听读要求) 1、播放录音2、学生给生字词给注音,3、读准长句的停顿。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25分钟)1、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第一段的翻译,穿插第一段的朗读。2、把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翻译一段课文(最后一个小组翻译两段),按照第一段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

8、句,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穿插对课文的朗读。3、全班交流,评选优胜小组五、文言知识积累(4分钟)1、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qu通“缺”,缺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捡”,挑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2、古今异义词卑鄙(古义: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古义:今义“衷心感谢”)痛恨(古义:今义“深切地憎恨”)涕(古义:今为“鼻涕”)谨慎(古义:今义“做事小心”)所以(古义:今表结果)开张(古义: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古义:今义“布做的衣服”)3、3、一词多义、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

9、,名词)、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以上先帝之明 (英明,圣明,形容词)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行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4、成语积累、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危急存亡

10、: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知识,下节课我们进行内容的探讨。第二课时课文研讨第一段(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执行?提出怎样的劝诫?“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提出亲贤的

11、具体作法是什么?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4、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第三课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六自然段问

12、题探究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感激”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第七段问题探究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第八段问题探究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二、再读课文

13、,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

14、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