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02151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7.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doc(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年)前 言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涵盖生态系统各要素系统保护、一体化修复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成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落实国家、省级生态修复规划安排,完善吉安市“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架构,提升吉安市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吉安市委、市政府组织市自然资源部门,协同

2、市财政、市生态环境、市水利、市林业等相关部门,编制了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规划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全市的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不足,分析了吉安市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根据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对“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围绕吉安市生态核心问题,确定了本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规划目标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任务、修复分区、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规划范围覆盖吉安市境内全部国土空间,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3第一章面临形势第一节形势与要求随着我

3、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国土空间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的土地利用格局失调、资源利用低效、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党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4、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中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和使命,由过去单一要素的保护修复转变成为以多要素构成的统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由以往的单一目标向具有显著区域性、空间性、综合性、功能性、系统性等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目标转变,实现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吉安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吉安市生态修复“十四五”规划,正视突出生态问题,预判重大生态风险;谋划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稳步推进

5、国土空间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明确市域国土空间整体修复目标,确定生态修复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一、森林保育工作持续推进,自然生态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吉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全力以赴推行林长制工作。各级林长深入各自责任区域,协调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解决森林质量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等

6、突出问题,确保了全市林区安全。“十三五”期间,人工造林面积87798.6公顷,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面积5607.2公顷,封山育林面积64009.9公顷;国储林项目稳步推进,国储林营造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吉泰走廊山体生态修复工作,提升了城市山体森林景观质量和效果。由于生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二、主要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水土保持成效明显开展赣江流域(吉安段)综合整治工程,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沿江防洪工程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持续实施罗霄山脉东麓禾泸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重点行业全部完成了清洁化改造,水环境质量优良。通过强化重点赣江流域综合治理,推进赣江两岸

7、湿地公园、生态绿线、城区绿化联片成景,全力打造赣江最美岸线。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监督执法及违法案件查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三、进行系统治理,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清河护河”行动,强化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等专项治理,全市41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25%。截至目前,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三大工程”,土壤质量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吉

8、安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的建设,填补了全市园区危废处置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同时,突出“四建三治一管护”等重点内容,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垃圾有效治理率稳定在98%以上。四、加大矿山治理力度,矿山环境修复成效显著吉安市对各个地区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以自然资源部统一下发的废弃露天矿山图斑数据为基础,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全面核实辖区范围内所有废弃露天矿山名称、破坏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及合法性、生态修复现状等详细信息,并建立县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台账。以县(市、区)为单元制定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实施精准治理,按照“一矿一策”

9、进行设计,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治理任务、治理时限。2019年实施吉安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项目涉及吉安市9个赣江沿线县(区),目前已修复全市赣江沿岸10公里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共完成修复治理面积487.6公顷,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显著。五、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生态修复有关政策制度、实施机制以及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生态修复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修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能力逐渐提升,持续发展的基础得到有效夯实。第三节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一)2

10、016年9月,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央财政将对典型重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给予奖补。(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的新时期下,江西省作为国家批准的三个生态文明示范省,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也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立了江西省生态环境委员会,统筹谋划全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被称之为吉泰走廊“升级版”,这个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是对吉安更清晰的定位,也是赋予的更大责任。(三)“十

11、四五”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征程的关键时期,是吉安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编制科学有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迫切时代需求和重要保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挑战(一)“十四五”是吉安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矛盾凸显。当前,吉安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有许

12、多短板亟待解决,任务繁重、挑战巨大。(二)吉安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生态要素的质量总体不高,生态效益不够明显,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受历史因素影响,一些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和破坏,核心生态要素质量不高,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功能较低,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不强。同时,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所承载的压力不断增大,发展和保护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第二章生态现状与主要问题第一节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一、自然地理状况(一)地理区位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地势上,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

13、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总面积为252.83万公顷。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县及赣州市的宁都县、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区、南康区、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县、炎陵县、茶陵县,北与宜春市的袁州区、丰城市、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图 2-1 吉安市地理区位图(二)地形地貌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谷盆地七类。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东北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

14、为吉泰平原。图 2-2 吉安市高程分布图(三)气候水文吉安市气候湿润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短,夏季长,温差大、日照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518.5,无霜期260286天。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均在16502100小时。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7501000毫米,由山区向平地逐步增大。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553.8毫米,由东西向中部递减。图 2-3 吉安市降雨量分布图吉安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全市水系以赣江为主流,境内河段长264公里,流域面积29294平方公里,除赣江外,遂川江、蜀水、禾水、孤江、乌江为吉安市境内主要河流,遂川江、蜀水、禾水在赣江左岸,孤江、乌江

15、在赣江右岸。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统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全市共9条,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公里河流全市共145条。图 2-4 吉安市水系图(四)自然资源概况全市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山地黄壤、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等,红壤分布于全区丘陵和坡地,占全区土壤总面积60%以上。吉安市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30条大小支流汇入,水力资源充沛,水资源总量为224.20亿立方米,现有水库1265座,最大蓄水量达50亿立方米,全市近十年平均总入境水量342.66亿立方米。矿藏有铁、钨、煤、金、萤石、石膏、岩盐、硅石、瓷土、高岭土等55种。全市已发现高等植物3700

16、余种,陆生脊椎动物450余种。吉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7%。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井冈山、武功山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原山、玉笥山、白水仙-泉江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世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窑遗址吉州窑,以及白鹭洲书院、新干商墓遗址、永丰西阳宫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图 2-5 吉安市森林覆盖率图二、生态环境现状2020年末全市拥有13个环境监测站。水质整体状况优,环境空气优良。全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质量为好;中心城区区域声环境昼间质量为较好。(一)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吉安市空气PM2.5平均浓度降至每立方米28微克,较去年同期下降17.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约束性任务,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4.5%,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二)水资源质量状况全市水资源质量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