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02114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公约和人性化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摘要:笔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带两个两个反差很大的班级,结果令人诧异。通过两种管理方式的对比,看到了利与弊。再通过学生失败与成功的转化个案分析,可以看到“人治”管理的作用,但也不能舍弃“法治”。所以笔者认为“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的管理,才是班级管理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班级公约 人性化 思考1 问题提出背景笔者在近两年时间内,接过两个反差很大的初中毕业班,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令人诧异。下面分析(以下称A班B班):班级原来表现管理方式结果感受A班成绩好;纪律好,自修课能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笔者继续沿用班级公约的纯粹“法治”管理。普遍不尊重老师,自以为是;学生自私

2、,缺乏奉献精神;缺乏情商;谈恋爱严重。B班公认的“差班”,半年就换一个班主任课堂就象“菜市场”。采用“人治为主,法治为辅”的管理方式感觉到的是一种愉悦感,班风得到根本好转。经过两个班级管理对比,我深刻的体会到要管好一个班集体,既需要有“法治”的制度,也需要有“人治”的管理,对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刚柔并济”。2 “法治管理”的弊端及作用毛某走了,从我们班离开了。我带着无限的遗憾、自责与无奈送他远去。毛某是初二转过来的,被原来的重点班的老师“赶”出来了。我问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化的。他告诉我:“是从无休无止的惩罚开始,因为班级公约是非常的细致,每天都要罚抄、罚站、罚扫、罚背、罚打中度过。

3、妈妈每个星期也被请来,受到的是内心的“罚”。我被所有的老师、同学看成了“另类”。学会了抽烟、赌博、看黄片。初三,我成了毛某的班主任,我使劲了全身解数都还是无法挽救他。我不敢想他会怎样,我怕重现他妈妈对我期望的眼神,我无能,我自责。(11月26日)看完手记,笔者非常难过,如果原来的班主任以及我,多采取一些“人治”的管理,给毛威一些关心关爱。他不至于此。他为什么选择离开?是纯“法治”管理的班级公约在扼杀了他。那么纯“法治“管理到底有哪些弊端呢?(1)过于制度化。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过分制度化,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它在执行中往往不考虑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一味的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则往

4、往会受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2)过于强制性。初中学生他们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能力,强制性的安排他们去做他们并不喜欢做的事儿的话,他们就会认为是对他们的“粗暴干涉”。他们会渐渐地对班主任失去信任。(3)惩罚性过大。笔者对本校近40个班级公约作了个调查:惩罚性奖励性既奖有罚占到95%奖励性的0%既奖有罚的5%(4)缺乏尊重性。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还没成人的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成功管理的前提是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5)缺乏适应性。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班规要适应学生。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试图

5、“挑衅”某些规则,“妄图”用自己的某些“规则”取而代之。这时候,如果一味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学生就会产生反感。(6)缺乏全面性。很多班级公约制定的非常全面,从纪律、寝室、劳动卫生、勤学、仪表、奖励、班委职责等各方面都有要求。但我认为无法解决前面A班出现的缺乏情商、自私、谈恋爱、自私等问题。班级公约再完善、再严格执行,也都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看到班级公约制度化管理的这么多弊端,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作用:明确性、可操作性、民主性、法制性、纪律性、稳定性实践证明,班级公约作为学校基础管理中的教育法规,使学生各种行为有章可依,有利于稳定教育秩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实际上,不少学校、不少教师仍然

6、对班级采取强制式的管理方式。采取强制式的管理方式,从短期效益上看,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则害处多多。采用管理式的方法,难以使学生产生班集体认同感;采用管理式的工作方法会使班主任的工作挂一漏万。3 “人治”管理的作用和弊端所谓“人治管理”,笔者的理解就是人性化班级管理。就是指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疏导矫正学生心理,发现发挥学生潜在的天份,给学生提供机会。管理中以情感教育为源泉,注重心灵的交融,心理的对话,把学生作为朋友亲人。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全身心投入到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去。这种管理模式称之为“人性化班级管理”。送走了毛某,笔者感到极端的自责,通过“人治管理”

7、转化了何某感到的是欣慰。何某个案分析。 有一次我要求写一封信给父母,下面内容摘自何某的信:妈妈,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以前很不听话:赌博、抽香烟、打架、逃课,都是经常性的。我几个月睡在篮球场上。原来的错误越犯越大。是陈老师救了我,她和我讲了很多不学好的人的故事与下场。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她告诉了我应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她会经常带着笑容摸摸我的头。妈妈,我不想学坏了。你看我已经2个多月没犯过错误了。给我机会,我会改的。从何永平转化的过程,可以感受到人治化管理的巨大作用。作用一:沟通、交流。何某有很多错误,例如有一次叫哥哥到学校里打群架,我先选择的不是谩骂,也不是谴责。而是与他的沟通、交流。这样一

8、方面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另一方面促使了他的道德品质的内化。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作用二:平等、信任。对于何某的逃课、赌博、抽香烟、打架等一系列的错误,我没有选择“法治”。如果这时笔者选择的是“法治”,就会让他失去对我的信任。,所以我需要通过民主、平等来与学生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来唤醒他,对他的母亲我也选择了平等,消除了她原来到校的“胆战心惊”,抱着与他一起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对家长的谴责。作用三:博爱、觉醒。台湾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是说,能够关爱每一个学生,并且视为亲生,在很

9、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生命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一切都是在自觉自愿中进行。达到了这种境界,“爱”才显得真实感人,“关怀”才显得真诚而富于情感。只有这样的“爱”和“关怀”才能触动学生的良知,才能融化学生的心灵。在何某意志颓废的时候,他的母亲对他选择了放弃。我多次找他妈沟通。最后他妈说:老师对儿子的爱超过了父母,为了儿子,她会努力的。作用四:尊重、理解。尊重、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找到引发错误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感受了法治的四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法治”的弊端。如:一言堂、疲劳性等。4 “法治”

10、“人治”,刚柔并济班级管理向来是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摆动。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倾斜哪一方、过分强调哪一方。实践经验教训警示我们,班级管理必须走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交融的路子,这样,班级管理才能由“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制度可以约束人,而人性化管理能够感化人,。 只有把制度化和人性化两种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刚柔相济,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之“家”。总之,切忌一棍子把学生打死,把学生逼向消极甚至对抗的一面。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你持之以恒、真心相待,他总有感悟的时候。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法治”“人治”的管理中,应该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因时而异。不管如何都应该“人

11、治为主、法治为辅”。 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思想都不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时可笑、古怪,甚至时有缺乏节制、不可理喻的。我们一定要发现这些行为表象背后的美丽,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永葆人类最珍贵的品质。如果教育者以成人之心度学生之腹,以一时的现象,用片面的眼光对学生盖棺定论,那么教育就失去原有的意义和功能。这是学生的悲哀,更是教育者的失败。参考文献:1刘旭编著.经营班级M.四川出版集团,2007.4.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J.漓江出版社,2008.4.3麦志强,潘海燕.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