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再别康桥》说课稿(语文版初三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2028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再别康桥》说课稿(语文版初三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6课《再别康桥》说课稿(语文版初三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课《再别康桥》说课稿(语文版初三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再别康桥》说课稿(语文版初三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再别康桥说课稿(语文版初三下)1doc初中语文、讲教材?再不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不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不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不绪。、讲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乐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喜爱故事性的

2、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对课文提不起爱好,或者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教学重点:领会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品味。三、讲方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动身,采取如下方法:第一,以诵读为主。俗语讲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明白得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不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联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运用多

3、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第三,探究法。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四、讲教学过程的设计1、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不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如此悄悄地来,又如此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如何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不康桥?,走进诗人内心。2、分步实施:第一步:课件展现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第二步:诗歌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背诵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不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不总免不了繁重的愁绪,?再不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不,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这

4、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潇洒的基调,第四步:把握与品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让学生自读,摸索: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不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淌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依照诗意选画面。再找个不学生朗读自已最喜爱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讲出喜爱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专门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3、小结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4、作业设计背诵课文。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不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许多于五百字。我的讲课终止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判指正,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