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1606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自主检测语文试卷(2010.4)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荫庇/绿茵场 剃度/倜傥 熟稔/荏苒卓越/真知灼见B曲笔/祛除沆瀣/巷道 艄公/稍息眈眈/箪食壶浆C伛偻/褴褛箴言/甄别 童叟/馊饭胆怯/扶老挈幼D刍议/踌躇 讪笑/疝气 靡费/糜烂 款识/栉风沐雨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南勇极力游说

2、,临危授命,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C10月1日,受阅部队像一道雄伟壮观的长城,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观礼台上中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3、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字。(5分)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又“轻描淡写”“树碑立传”

3、“面黄肌瘦”。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4、请在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首句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4分)贝多芬虽然听不到动人的旋律,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赞歌; , ; , 。 因此,身残志坚之人,也能用己之长为社会杰出的贡献。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

4、,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日:“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

5、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日:“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日:“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日:“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

6、列传第二百六十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疏以人告,竟获俞旨免焉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

7、得以增多。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串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人衙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

8、揭之。(4分) (2)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3分) (3)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3分)三、古诗词鉴赏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2分)(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2分)(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9、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格1分) 扈江离与辟芷兮, _ 。 _ ,以手抚膺坐长叹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_ 。冰泉冷涩弦凝绝, _ 。香远益清, _ , _。 ,俯首甘为孺子牛。 _ ,管他冬夏与春秋。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23分) 窗花耿翔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彻底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的好长时光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透了

10、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里,亮在一条村道上。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透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打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

11、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惟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从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在他们守望的家园里几孔温穆的窑洞

12、,仅仅是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是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圈在脚地上的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人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尽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更不相信和我一样的文化人,用善心对它的穿凿附会。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语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

13、刀重么?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这里的凡是叫得很响的艺术,决不是风花雪月,墨香能染。那些锤钎凿出的石狮子,那些木槌敲击的牛皮鼓,有哪一样,不像在黄土上种植五谷,需要的是木和铁合一的工具?是的,陕北的人男耕女织,他们手里握着木头,握着铁,这是他们向土地索取衣食的最基本的方式。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特别是她们的文化与想象的极大反差,却能创造出一些很抽象的窗花,谁会相信,这是出自于一群走在庄稼身

14、边的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的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惟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应该在言语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11. 第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