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01552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茅檐低小, _,_。 中儿正织鸡笼;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_。 _。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2清平乐村居中“_”是词牌名,“村居”是_,它的意思是_。3想一想下面的词语在今天怎样表达。中儿:_无赖:_4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的情景;下阕刻画了三个儿子的形象: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三儿子_。5看着课文插图中的情景,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相关的诗句。我想把诗句“_,_”送给在溪东锄草的大儿子;想把诗句“_,_”送给编织鸡笼的二儿子;想用诗句“_,_”来描述小溪里的荷花。我想为这幅插图取个名字:_。6想

2、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7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我还知道他的一篇作品_,里面的名句是:_2. 补充诗句并完成各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河东入海,( )( )仞( )( )摩天。遗民泪尽( )( )( ),南望王师( )( )( )。(1)填空。这首诗是( )爱国诗人( )写的。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王师”是指宋朝的军队。( )这首诗是诗人48岁时写的一首爱国诗。( )“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 )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 )3.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这首诗的作者是_,“乞巧”的意思是_。2七夕是每年的农历_,民间有妇女对月穿针的习俗。3诗中叙述了_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人们_的美好心愿。4. 古诗鉴赏。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用自己的话说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的意思。_。2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六种景象?“月落”、“_”、“霜满天”、“_”、“_”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_到的,后两句是诗人_到的。3这首

4、七言绝句中的“愁”字用的妙不可言,说一说这个“愁”字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4本诗作者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自然地把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表达出来。我们学过的借景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_。5. 以下为五律,供同学们阅读品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

5、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睛。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_6.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

6、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7.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A.田园诗B.边塞诗C.送别诗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_。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

7、适?写出原因。(_)_A. B.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_8. 按要求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_,意恐迟迟归。_,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_,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_之情。9. 古诗阅读。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从军行”是_曲名,内容多写_和_。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3诗中“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B.振兴C.高兴D.兴盛2解释下列字词。耘田:_ 绩麻:_解:_供:_ 傍:_ 阴:_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B.指青年男女C.哥哥和姐姐D.儿子和女儿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的特点。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

9、朴素 D勤俭节约11. 课内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元:_但:_无:_乃:_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_。作者的嘱咐是:_。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 , 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注)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暮云:傍晚时的云。1根据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2诗人描写的景物有:_、_、_。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_。3诗人极力描写家乡的_,表达了_之情。13. 知识百宝箱。正 宫塞 鸿 秋浔 阳 即 景(元)周德

10、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文中表颜色的词有_、_。2用“_”画出曲中的比喻句。3说说“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的意思_4这首元散曲主要写了什么?_5查阅资料,请写出周德清的另一首词。_14. 读古诗,完成练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说蝉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位要杜绝腐败。B.第二句写出了蝉栖身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D.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