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01261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醫學特色診療.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苗族醫學特色診療 診斷 苗醫在理論上有“兩病兩綱”之說,即將一切疾病歸納為冷病。熱病兩大類,“兩綱”即“冷病熱治、熱病冷治”兩大治則。現將診斷方法簡述如下。苗醫通過望、听、嗅、問、摸、彈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現的各种症狀和體征,結合天時地域及其他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辨清冷、熱二病,分別所屬病証,為治療原則和具體治法提供重要依据。(一)望診主要望形態、神志、面色、眼球、四毛、(頭發、眉毛、睫毛、毫毛)、口舌、耳殼、鼻、指紋、指甲、手掌、二便、病灶等,尤對望四毛、口舌、鼻、指紋、指甲、掌紋方面獨具特色。1望四毛:病人頭發光澤,無明顯改變,主病情輕而易治,病中頭發失澤,枯槁而亂,是重病久病之象,治療較難。小

2、儿頭發干枯無澤,卷曲,眉亂而堅,為“牛胎”病,頭發枯黃而亂,多為“豬胎”病。眉毛亂而失澤,欲皺眉而眉不舉,稱“眉下坎”,是重症病象,眉光禿而面膩為“麻風証”,眉如新月多聰賢,眉亂細軟失澤多體弱。睫毛難舉,或舉而不靈為重病,舉而靈者為輕病,雙睫毛舉而不閉為“突眼病”,單睫舉而不全閉多見于“中風証”。望毫毛主要是以兩鬢角下、兩肘、兩膝以下部位,觀其色澤、順亂情況,毫毛豎而卷曲為慢性病,豎亂、枯槁、失澤為重病。望耳殼耳殼枯黃、薄而透亮為冷病、久病,耳殼紫紅為熱病,小儿耳殼萎黃、薄而透亮、指甲色紫、喜咬于指為“花胎”病。2望口舌:通過對口腔粘膜、口唇色澤、形態、舌質、舌色、舌態、舌苔等變化來診斷疾病,

3、口腔粘膜色紅為熱病,色淡為冷病,色紫暗而黑為重症,粘膜呈溝路形糜爛、分泌膿液、味臭為“白口膩”,口內生瘡色白如菌朵樣突起叫“白口菌”。唇色深紅為熱病,蒼白失澤為冷病,孕婦唇蒼白謹防難產,唇青時時吐涎,母子難全。久病突見唇若涂朱或人中色白,或上唇縮短,皆為病情危重之象。舌紅為輕熱,絳紅為重熱,紫而干為极熱,舌淡白或青藍或紫潤者皆為冷病,舌邊緣長出兩條肉筋抱住大舌(叫雙龍抱柱),或舌生惡肉頭大蒂小、潰爛而臭,或舌下長出一條似舌非舌的半月狀腫物,將大舌往上頂者均為熱病,舌胖大淡潤,邊有齒印者為冷病。3望鼻:鼻腔淡白無澤、鼻尖色白,或青、黃失澤為冷病;若腔內潮紅或赤腫,或鼻尖色紅為熱病。男子鼻翼色黑下

4、連人中,多有陰莖、睾丸疾患;女子鼻翼色黑多有經帶疾患。鼻內生瘤稱為“鼻舌”。初病鼻煽為熱病,久病鼻煽為冷病。病中鼻尖歪斜主病危。4望指紋;主要用于小儿,觀察食指外側的脈絡紋,脈絡粗壯一端名“蛇頭”,細小一端名“蛇尾”,粗壯端由指根往指尖爬行名“去蛇”,主傷于濕气為冷病;由指尖往指根爬行名“來蛇”,主傷于風雨為熱病,脈絡連接間斷,形如滴水狀,時隱時現,名“流珠”,主傷食;連接間斷,形如丸珠者名“圓珠”,主熱病。5望指甲:指甲色蒼或青,按之回血緩慢,或久病甲青者為冷病;指甲紅紫、按之回血快者為熱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周圍隆起,多為肝病;若數根或全部指甲中心呈一橫條鼓出多為心病;若呈豎條破裂多見于“米

5、黃証”或老年人(老年性甲退化)。6望手掌:大、小魚際紅赤為熱病,蒼白為冷病,黃而枯瘦為慢性病,枯燥色黑為腎病,長期色紅,刮之退色,即刻复紅為肝病,大魚際的弧形褶皺紋下端近掌根處的分叉叫“撐叉”,其位置低則孕育功能強,位置高則體衰而孕育功能弱,位置靠近掌心處稱不育線,多為孕育能力差。(二)听診主要听病人說話、呻吟、咳嗽、呼吸、打呃、腸鳴、排屁等聲音變化診斷疾病。若聲音高亢有力,或重濁气粗者為熱病;聲低沉長無力者多為冷病。初病語音聲嘶為熱病,久病聲嘶為冷病。因惱怒而咳聲連作,气不得續,甚或咳血為“气咳”,連續大聲呻吟,雙手抱腹、翻來滾去,表情痛苦,面色蒼白或青,伴大汗淋漓者多為“鯉魚擺灘經”。(三

6、)嗅診是醫生嗅病人的體气、口气及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變化以診斷疾病。如大便焦臭、小便渾濁而臭,或排屁臭如腐蛋,或汗后有酸臭味均為熱病。若大便腥臭、小便清長無臭,或久病屁多不臭均為冷病。(四)問診主要問發病時辰、冷熱、疼痛、汗出、飲食、睡眠、二便、經帶等內容。如初病發冷熱,或先熱后冷、先冷后熱、冷熱相兼皆為熱病,長期發冷怕冷、或低熱者,均為冷病;急性頭痛為熱病,久病頭痛為冷病;急性腹痛、飽痛、絞痛、刺痛、白天發作、喜冷拒按者均為熱病,腹部久痛、餓痛、隱痛、冷痛、夜晚發作、喜溫喜按者為冷病;腰部急痛、脹痛、熱痛為熱病,久痛、冷痛、木痛、酸痛、隱痛為冷病。初病有汗,汗熱身熱者為熱病,病中無汗,或久病

7、汗出,或夜間汗出、汗冷身冷者為冷病,病重而大汗淋漓不止者為危候。病中喜冷飲、多食易飢者為熱病、喜熱飲或口淡食少為冷病,喜食泥土、生米等异物者多為“蠱疾”,喜吃自己的衣襟、布扣、谷米者為“米黃証”,若久病重病不進飲食,突然狂食暴飲不知飽食足者為病危,預后不良。(五)摸診主要指摸脈及病人體表的有關部位。苗醫將脈象稱為“大脈”(馬之意),以喻脈搏跳動象馬奔跑一樣有節律,脈象有病脈、喜脈、壽脈之分,脈位有頭部脈、寸口脈、腕部、五指、內外踝、內外膝眼下、足背、左乳下共16處。1頭部脈稱“大脈杯”,有雙耳門前脈、耳后高骨下脈、雙下頜下脈三處,此三處脈快而有力為熱病,有發熱頭痛等症狀,慢而無力為冷病。2上肢

8、脈叫“大脈兜”,又稱“上馬脈”。包括肘脈、腕后脈、五指脈。肘脈位于肘部外側,此處脈律紊亂多主消化道疾病,脈搏消失主病情危重。腕后脈分關脈和祿脈,關脈在掌后橫紋由橈側端起至尺側端止,依次分為外關、中關、內關。祿脈在掌后橈骨小頭內側緣,從遠心端起依次為上、中、下三部,祿脈又稱總脈,是診斷疾病的主脈,但對某些疾病則要与其他脈位合參,如婦科的“月家樂証”既切祿脈又需与七點零二脈合參,重危病人既切祿脈又切下馬脈的內膝眼下脈,如內膝眼下脈消失、祿脈微弱,病人在9日內醫治得當尚有生机,否則預后不良;內膝眼下脈消失而祿脈正常,病雖重預后良好。祿脈快而有力為熱病,慢而無力為冷病,极弱或難摸到是危候。通過祿脈可測

9、婦女“空喜”、“實喜”,停經婦女雙手祿脈圓滑應指多有好為實喜,左手中部比右手下部搏動有力,妊娠多成功,右手下部比左手中部有力,雖妊娠但易流產。祿脈有規律地跳三次停一次為三點零脈,跳四次停一次為四點零脈,以此類推有五點零脈、六點零脈,七次停搏一次,而虎口脈不停為七點零二脈,主婦女月家病。五指脈是患者各指第一、二節的兩側脈位,快而有力為熱病,慢而弱為冷病,拇指脈快而有力主頭痛、頭昏,為惊駭所致。食指脈快而有力主冷熱間發、惡心嘔吐等,為外感所致。中指脈快而亂主心痛、胃痛。無名指脈急而亂,病情朝輕暮重。小指脈急強,病情日輕夜重,主下身疾患,如帶下証、月家証,及男子陰囊。附睾等部疾病。胸部脈又稱“大脈攔

10、”,在左乳附近,分天脈、地脈、命脈。天脈在左乳上方,地脈在左乳中右下方,命脈在左乳左下方,此三部脈太弱,主多种“翻”病,過強多為心臟疾患。3下肢脈又稱“大脈鬧”,分內踝、外踝、足背三處。內踝脈在內踝上三寸至內膝下三寸處,此脈极弱或停搏多有下肢疾病或重危病。外踝脈在外踝上三寸及外膝下三寸處,正常人此脈較弱,若脈洪大主下肢疾病,如發于下肢的丹毒、疔、癜、等。足背脈在足背第一、二趾間后一橫指處,此脈消失為重病或足疾。摸診中對病人有關部位的触摸,以了解局部的溫度、痛覺、色塊的形狀、大小、軟硬、波動感等判斷疾病。以摸前額對5歲以下小儿疾病診斷的功夫尤精,部位是由兩眉中點起至前發際連線,分上、中、下三部,

11、醫生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分別摸病儿的上中下三部,三部皆灼手者為熱病,可伴有鼻塞、气粗、咳嗽、發熱等;三部發涼為冷病,可伴有發冷、嘔吐、腹瀉等;上、中兩部灼手者為受惊駭所致;下部的手甚于上、中二部,多為飲食積滯。(六)彈診醫者用五指提彈患者腋前、肩背、脊旁、肘窩、窩等處大筋或皮膚,若緊束不知疼痛,或隨著提彈有色塊隆起,或提彈處皮膚迅速出現烏黑色瘀點或瘀斑,并伴有劇烈頭痛或胸腹痛,面蒼唇白,指尖逆冷,惡心欲嘔或吐瀉等,多為“翻”病。治療苗醫所稱的“兩綱”即“冷病熱治、熱病冷治”,是他們治病的兩大法則,具體治法則分內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尤為丰富,并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療特點。(一)放血療法

12、用碎瓷片銳端或鐵制針具在指(趾)尖、指(趾)甲旁、肘窩、窩、人中、舌下青筋等處點刺出血、視病情放一至數滴血。(二)刮治法用銅錢(或筷子、麻絲)蘸桐油(或菜油)、藥液,在脊柱兩側、胸部肌肉丰厚處,頭頂、前額、鼻梁、后項、腹股溝、四肢內側等處進行刮治,一般是從內向外或從上向下刮,力量适度,刮至該處出現暗紅色瘀點或瘀斑即可。亦可用生姜塊進行刮治。(三)爆燈火療法用燈草芯浸透桐油或菜油,在燈上點燃后往選定的部位迅捷點灼,可听見輕微的爆炸聲,被的處皮膚可見高粱大小的白色焦點。(四)生姜叭法醫者將适量生姜嚼爛含于口中,以口對准患者穴位用力吸至發紅,穴位有百會、印堂、風池、風府、肩井、神闕、涌泉等。以上四法

13、屬于急救療法,多用于各种突發性急証。(五)气角療法用23寸長牛角尖,在尖端銼一小孔,治療時將角的圓口緊按于患處,醫者用嘴從小孔處將角內空气吸出,造成角負壓,然后用蜂蜡迅速密封小孔,角即緊附于患處皮膚。主治麻木、疼痛、扭傷等。(六)滾蛋療法有滾生蛋和熟蛋兩种。滾生蛋:取生蛋一只洗淨晾干,然后用此蛋在前額、胸、背、腹部、手足心等處來回或順時針滾動,至雞蛋發熱為止,主治熱病。滾熟蛋:用治冷病的單藥或具有重鎮作用的金、銀首飾与雞蛋同煮,蛋熟后將蛋取出稍候,然后用熱蛋在患者前額、額角、背部、胸腹部不斷滾動,使熱力和藥力透過皮膚入內達到治療冷病的目的。(七)發泡療法將毛茛搗絨,取一團如花生米大小包額角或掌

14、面腕橫紋中點,有痒痛感即去掉,有水泡發出,可治療“擺子”、“牙痛”等。(八)佩戴療法將藥物裝在特制小布袋內,佩戴于身,或直接將藥物縫在小儿帽緣上,使藥物气味通過口鼻吸入來防治疾病,此法多用于小儿。(九)熏蒸療法可根据病情分全身或局部熏蒸法。1全身熏蒸法:在土坎邊挖個深洞,洞上架數根粗木棍(能夠承受一個成人的重量),木棍下面置一口鍋,放入藥物加适量水燒開產生蒸气后,將火撤去,然后在木棍上鋪墊一層松枝,四周用席或布圍住,令病人裸坐其中,頭露于外,讓藥液蒸气熏蒸患者至全身汗出為止。主治全身風濕麻木、疼痛、皮膚病等。2局部熏蒸法:用藥罐將藥煎好后從火上取下,將患處直接放于藥罐口,或將藥液連渣倒入盆中以

15、藥液熱气重蒸患處主治局部疾患,還有用口鼻對著藥罐口熏蒸治療咳嗽,鼻塞不通等。(十)火針療法視疔、大小,選用特制的不同規格的鐵針,然后估量疔、頂端与根部的距离,用卡子卡在針尖适當部位(避免刺入過深或不及),將鐵針燒紅從疔、頂端垂直刺入,當速進速出。主治疔、類疾病。(十一)抹酒火療法在粗瓷碗內倒适量白酒點燃,醫者用手不斷蘸燃燒的白酒敷于患處,并施以摸、拍、揉、捏等手法。主治風濕麻木,關節疼痛、軟組織損傷等。(十二)燒藥火療法取綠豆大小的硫黃,或米粒大小的麝香置于選定部位,用火媒子將其點燃,燒至患者不能忍受時去掉。此法具有較強的散寒除濕止痛之功。(十三)紙媒筒療法取5寸長竹筒1個,同草紙浸透熔解后的蜡,裹于竹筒的一端,另一端罩住肚臍,然后點燃蜡紙,至蜡紙燒盡。主治小儿腹脹、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十四)外敷療法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藥物和制劑敷于選定部位以治療疾病。1用鮮藥搗爛外敷患處或肚臍。可治皮膚、筋骨、關節、臟腑疾病。2用桐油煎雞蛋制成蛋餅,趁熱敷于臍腹上。3取活雞1只,剖開胸腹趁熱仆在患者胸腹上。此兩法主要用于各种冷病。4將小雞崽与鮮接骨藥共同捶爛搗絨,敷于骨折部位,可以接骨。(十五)熱熨療法將顆粒狀食鹽炒熱裝入布袋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