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009815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某区公交枢纽站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XX区XX公交枢纽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市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2月目录第一章 概述1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11.2项目背景21.3 编制依据与原则21.4 研究主要结论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2.1 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42.2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十七大”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42.3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42.4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区域客运自身发展的要求。52.5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落实广州市农村客运站发展规划、广州市XX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等规划的要求。5第三章公交枢纽站选址63.1

2、 选址原则63.2 选址6第四章 工程建设条件74.1 场站建设的地理位置74.2 建设条件概述74.3 结论8第五章 方案设计95.1 建站功能95.2 建站规模95.3 平面布置105.4 主要设备及安排10第六章 主要公用工程116.1 土建工程116.2给排水工程126.3 供电及电信136.4 消防工程146.5 空调及通风工程146. 6 主要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15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167.1 执行标准及环境现状167.2 拟建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167.3 结论17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及招投标188.1 建设周期188.2 项目实施计划进度188.3工程招投标18第九章 投

3、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99.1 投资估算19209.2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21第十章 社会评价22第十一章 问题与建议23II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广州市XX区XX公交枢纽站主办单位:XX区交通局1.2项目背景从2002年开始,XX区交通局及时提出发展农村客运班车计划,全面实施“村村通客运班车”民心工程。两年来,我区共投入运力96台(座位2663个),开通(调整)“村村通客运班车”线路35条,解决了(除大刀沙村因地处古道未通桥而未通车外)58个行政村或较大自然村近15万群众的交通出行问题。随着广州市“南拓”的不断发展,我区正朝着建设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市中心的方向迈进,交通网

4、络的完善,也使我区成为广州市南部地区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在的XX,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线线相贯通”的路网格局。京珠高速公路(XX段)、广州南部块线建成通车;地铁三、四号线即将竣工;全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之一(武广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州新火车站以及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也正在筹建。可以预见,道路轻轨、铁路、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多种运输形式将构成XX综合大交通运输体系,使XX区真正成为整个泛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1.3 编制依据与原则n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J200-2004)n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 15-87)n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

5、管理规定(广东省交通厅)n XX地区发展规划n 广州市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n 广州XX地区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n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n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n XX区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n 广州市农村客运站规划(广州市交通委员会)n 广州市XX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n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1.4 研究主要结论1.4.1 建设必要性1)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2)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十七大”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6、3)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4)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区域客运自身发展的要求。5)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落实广州市农村客运站发展规划、广州市XX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XX区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1.4.2 建设条件站址所在地地势平坦,目前无建筑物,无拆迁。1.4.3 建设方案根据广州市、XX区的公路客运站总体布局规划,参照交通部有关站场级别划分及建筑要求,以及相关的客运量预测,确定XX公交枢纽站按公交枢纽站设计。XX公交枢纽站规划有站房(1F)、维修区、发车区等,是区内公交综合性交通枢纽。1.4.4 建设规模XX公交枢纽站占地面积为3649.05平方米,按公交枢纽站

7、设计,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结合规划局批准的设计要点,XX公交枢纽站工程建设规模主要参数如下:总规划用地面积:3649.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8平方米绿地面积:490平方米道路及其他用地面积:2767.05平方米建筑密度:10.63%绿地率:13.4%容积率:0.1061.4.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78万元(不含土地费用),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总投资所需资金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公交枢纽站地处广州XX区交通运输的重要地段,它的建设是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区域客运发展的自身要求,是规范运输市场、优化运输组织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

8、而且地区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与规划也已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它的建成将缓解XX的交通压力及加强广州市的客运管理方面将起重要作用。2.1 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广州市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XX正处于广州“节点带动型”南拓轴之上,是广州产业与空间南拓的核心。XX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XX区发展目标,未来几年,XX全区生产总值将以年均10%的增速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本站的建设将会极大地完善区域交通体系,极大地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从而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有力支撑。2.2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落实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

9、建设和党的“十七大”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下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将加快客流,促进配套服务的完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地区落后面貌。2.3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提高区域形象的要求XX公交枢纽站不仅为旅客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对外窗口,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形象与活力。XX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吸引着并将继续吸引众多的外来人口与外来资金,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区域的规划也为XX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此,必须切实加快建设XX公交枢纽站,以改善旅客的流通环境,提高区域形象,从而提升区

10、域的吸引力与发展活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2.4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是区域客运自身发展的要求。目前,XX镇没有公交枢纽站,客运出行主要是通过途经的公路班车和区内公交的上落客点完成,随着XX经济的发展导致出行率的增加以及大量工厂的落户,中途停靠站的客运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员的出行需求。2.5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落实广州市农村客运站发展规划、广州市XX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等规划的要求。2005年广州市XX区交通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编制的广州市XX区道路客运站布局规划规划布局了84个道路客运站,其中XX公交枢纽站为6个辅枢纽站之一。2007年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编制的广州市农村

11、客运站规划在XX区规划布局了14个乡镇客运站,其中XX公交枢纽站为3个农村客运枢纽站之一。综上所述,XX区、XX镇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而市、区的相关规划更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了适应其地位的提升,满足客运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升区域形象,必须切实加快XX公交枢纽站的建设。23第三章 公交枢纽站选址3.1 选址原则根据XX公交枢纽站运营特点,确定本次车站的选址原则为:1、交通便利。贴环贴线,对外交通顺畅,减少对城区内部交通的影响;同时要求公交枢纽站内外通道保持良好衔接,以使客流、人流的集疏方便、高效。2、规划协调。协调城规,协调路网,要与城市规划及综合运输网规划相协调,增加

12、公交枢纽站选址的可行性。3、客协调。要使客运站尽量接近客吸引源,或使客源能够通过快速方便的集疏途径到达本站,降低区域内客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时间。4、用地可行。尽量选择现状预留用地,避免拆迁。5、环境许可。尽量使客运站远离居住区及其他保护区域,减少客运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 选址拟建公交枢纽站位于XX区的XX镇,XX镇道路交通四通八达,便利快捷。形成了“三横”(榄九路、榄灵路、南二环高速公路)、“四纵”(榄北路、东新高速、广珠东线、七号干线)的交通网络,辐射到广州市中心、顺德、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此外,我镇还有东新高速公路、珠三环高速、穗港铁路轻轨途径,这几个重要交通

13、干线建成之后,我镇的交通优势将更加明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站沿着民生路呈南北向设置,西面为居民区。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第四章 工程建设条件4.1 建设条件概述4.1.1气象条件 1.气温年平均气温 21.8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28.5最冷月平均最高气温 9.5极端最高气温(1995年8月12日) 38.7极端最低气温(1934年12月18日) -0.3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 1680.5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雨量 284.9毫米一小时最大降雨量 83.8毫米3.气压年平均大气压 1012.2毫帕冬季平均大气压 1019.6毫帕夏季平均大气压 1004.5毫帕极端最高大气压(1961年12月) 1036.1毫帕极端最低大气压(1964年8月) 976.4毫帕4.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84%最热月(七月)平均相对湿度 54%最冷月(一月)平均相对湿度 75%年平均绝对湿度 81%5.风向全年主导风向 北风年平均风速 1.9米/秒夏季主导风向 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 北风极大风速(1964年9月5日) 35.4米/秒6.雷暴日全年平均雷暴日数 82.4天年最高雷暴日数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