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00897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编辑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教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课题:2.1.1花边有多宽(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2、能根据具体情景应用知识。 3、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及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什么是方程?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多项式2x2-3x+1是几次几项式?每项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几?二、学习探究: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阅读教材42-43页,回答:(1)如果设花边的宽为xm

2、,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 m,宽为 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试再找出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后面四个数依次可表示为 、 、 、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3)根据图2-2,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 m,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m,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三、合作交流:观察上述三个方程,它们的共同点为: ; ; 象这样的方程叫做 。其中我们把 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分别称为 、 、 ,a、b分别称为 、 。1、 分别把上述三

3、个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并说明每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3)(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四、归纳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2、通过本节课你认为学的比较好的内容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五、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并说明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和常数项:1)2x2+3x+5(2)(x+5)(x+2)=x2+3x+1(3)(2x-1)(3x+5)=-5(4)(3x+1)(x-2)=-5x2、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关于x

4、的方程(k-3)x2+2x-1=0,当 k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课后训练1、在教材随堂练习1中:如果设竹竿长为x尺,则门框长为 尺,宽为 尺。列出的方程是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有一面积为54平方米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米,另一边剪短2米,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三个连续的整数两两相乘,再求和,结果为24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3、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方程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3x2=5x-1(x+2)(x-1)=64-7x2=0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

5、+2=0 当k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 k 时是一元一次方程。5、关于x的方程(k-)x2+(m-3)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和m的取值范围分别为什么?作业:习题2.1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第2课时课题:2.1.2花边有多宽(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2、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3、渗透“夹逼”思想,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用估算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什么是方程的解?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3、把

6、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1)9x24x=5 (2)(x7)(4x+3)=(x1)2二、学习探究:通过估算地毯花边的宽,理解探索方程解的过程。根据上节可的学习,如果设地毯花边的宽x m,则可得方程 (82x)(52x)=18,化为一般形式为: _ _。你能求出x吗?根据本题实际情况,思考下列问题:(1) 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_。(2) 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为什么? 。由以上两题可知x的取值范围是_。(3)完成下表x00.511.522.52x213x+11(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 思考下面的方法可以吗

7、?因为82x比52x多3,将18分解为63,82x=6,x=1说说你的观点,与同伴交流一下。三、合作交流:(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阅读课本46页“做一做”,设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则得(x+6)2+72=102化为一般形式为: _。(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米,他的说法正确吗?简述你的观点:_(2)滑动距离可能是2米,3米吗?为什么?_(3) 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4) 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x00.511.52x2+12x-15所以_ x _。进一步计算x1.11.21.31.4x2+12x-15所以_ x _因此x 的整数部分是_,十分位是_注意:(1)估算的

8、精度不要求过高;(2)计算时提倡使用计算器。四、归纳总结:(计方程的近似解可用列表法求,估算的精度不要求很高。)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2、通过本节课你认为学的比较好的内容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五、当堂检测:1、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你能求出这五个连续整数吗?2、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米,求苗圃的周长?课后训练:1、一名跳水运动员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在距水面5m以前完成规定的动作,并且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容易出现失误。假设运动员起跳后的运动时间t(s)和运动员距水面的高度h(m)满足关系:h=1

9、0+2.5t-5t2,那么他最多有多长时间完成规定的动作?2、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积为9,求这两个数。作业:习题2.2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3课时课题:2.2.1配方法(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2、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4、学会观察、分析,寻找解题的途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配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配方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1、若x2=4,则x= .2、若(x+1)2=4,

10、则x= .3、若x2+2x+1=4,则x= . 4、若x2+2x=3,则x= .二、学习探究: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变化依据。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x2+12x+ =(x+6)2;x2-4x+ =(x- )2;x2+8x+ =(x+ )2.2、根据上述变形,你能解哪些一元二次方程?三、合作交流: 1、你会解下列方程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做的?x2=5, (x+2)2=5, x2+12x+36=52、解方程x2+12x-1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方程x2+12x-15=0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与同学交流一下。3、思考:根据上面解答过程,你认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11、? 4、在这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成 的形式,它的一边是 另一边是 ,当 时两边 便可以求出它的根。这种通过配成 进一步求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称为配方法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学交流一下。五、例题解析:例1 解方程x2+8x-9=0分析: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可得方程 。这样你将如何进行配方解方程?试写出完整解答过程。六、当堂检测:解下列方程:1、x2-10x+25=7 2、x2+6x=1补充练习:26m35m(第1题)1、 如图,在一块长35m、宽26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剩余部分种花草,要使剩余部分面积为850m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2、解下列方程:(1)x2+12x+25=0 (2)x2+4x=10 (3)x2-6x=11 (4)x2-2x-4=0(5)x2-4x-12=0 作业:习题2.3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4课时课题:2.2.2、配方法(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灵活的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能力运用所学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能够熟练的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两种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