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活科技.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004966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与生活科技.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與生活科技 分段能力指標本課程綱要之訂定,係用於提示如何經由學校教育,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及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增進知識及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 經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自然科學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由於經常依照科學方法從事探討與論證,養成了科學的思考習慣和運用科學知識與技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的從事科學性的探討活動,對於經由這種以探究方式建立的知識之本質將有所認識,養成提證據和講道理的處事習慣。在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時,持以好奇與積極的探討、瞭解及合理解決的態度,我們統稱以上的各種知識、見解、能力與態度為科學素養。自然科學的學習,在於提昇國民的科學素養

2、。 素養蘊涵於內即為知識、見解與觀念,表現於外即為能力、技術與態度。實際上內外之分,也僅係應陳述之方便而已。自然科學學習所培養之國民科學素養,依其屬性和層次來分項,分成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以下簡稱過程技能),科學概念與技術的習得 (以下簡稱科學與技術認知),對科學本質之認識(以下簡稱科學本質),瞭解科技如何創生與發展的過程(以下簡稱科技的發展),處事求真求實、感受科學之美與力及喜愛探究等之科學精神與態度(以下簡稱科學態度),資訊統整、對事物作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以下簡稱思考智能),應用科學探究方法、科學知識以處理問題的能力(以下簡稱科學應用),以及如何運用個人與

3、團體合作的創意來製作科技的產品(以下簡稱設計與製作)等八項來陳述。其中科學認知涉及教材內容,其內容詳列於參考資料中(附錄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內容要項與附錄二: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內容細目),作為教學活動設計之參考。另附數則教學活動設計(附錄三:研討之核心主題示例),以供教材設計及教學時參考。茲將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學生在學習各階段所應習得之能力指標列之於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宜依指標所提示的基準,於教學中達成之。 1.過程技能 2.科學與技術認知 3.科學本質 4.科技的發展 5.科學態度 6.思考智能 7.科學應用 8.設計與製作 編號說明在下列a-b-c-d的編號中,a代表

4、能力指標,b代表學習階段序號:1為第1階段一二年級、2為第2階段三四年級、3為第3階段五六年級、4為第4階段國中一二三年級,c代表能力指標之次目標序號,d則代表流水號。 1.過程技能 觀察 1-1-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1-1-1-2 察覺物體有些屬性會因某變因改變而發生變化(如溫度升高時冰會熔化)比較與分類 1-1-2-1 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如大小、明暗)1-1-2-2 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如兩棵樹雖大小不同,但同屬一種) 組織與關連 1-1-3-1 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個變動的事件(如豆子成長的過程)1-1-3-2 將對

5、情境的多樣觀察,組合說成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如風太大了葉子掉滿地,木板吹倒了) 歸納與推斷 1-1-4-1 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1-1-4-2 察覺若情境相同、方法相同,得到的結果就應相似或相同傳達 1-1-5-1 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例如水的冷熱用燙燙的、熱熱的、溫溫的、涼涼的、冰冰的來形容)1-1-5-2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1-1-5-3 養成注意周邊訊息作適切反應的習慣觀察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比較與分類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

6、去度量1-2-2-3 瞭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組織與關連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作描述(例如同質料的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歸納與推斷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傳達 1-2-5-1 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1-2-5-3 能由電

7、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觀察 1-3-1-1 能依規畫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1-3-1-2 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1-3-1-3 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比較與分類 1-3-2-1 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1-3-2-2 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1-3-2-3 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組織與關連 1-3-3-1 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1-3-3-2 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1-3-3-3 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歸納、研判與推斷 1-3-4-1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

8、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1-3-4-2 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1-3-4-3 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1-3-4-4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傳達 1-3-5-1 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1-3-5-2 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1-3-5-3 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1-3-5-4 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1-3-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觀察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比較與分類 1-4-2-

9、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1-4-2-2 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較,瞭解估計的意義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組織與關連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歸納、研判與推斷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傳達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達資料1-4-5-2 由

10、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1-4-5-6 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2.科學與技術認知 認知層次 2-1-1-1 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2-1-1-2 察覺到每種狀態的變化常是由一些原因所促成的,並練習如何去操作和進行探討活動認識常見的動物、植物 2-1-2-1 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發生的

11、大事。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現象及現象變化的觀察 2-1-3-1 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2-1-3-2 製作各種不同的玩具,體會力有多種,力可使物體動起來,或使物體振動發出聲音認識家用的科技產品 2-1-4-1 認識與使用日常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認知層次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

12、程認識動物、植物生長 2-2-2-1 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份、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認識物質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和溫度、水、空氣可能都有關2-2-3-2 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認識環境 2-2-4-1 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氣象。發現天氣

13、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2-2-4-2 觀察月亮東昇西落的情形,以及長期觀察月相,發現月相盈虧,而它的改變是週期性的交互作用的認識 2-2-5-1 利用折射、色散,電池、電線、燈泡、小馬達,空氣或水的流動等來設計各種玩具,在想辦法改良玩具時,研討變化的原因,獲得對物質性質的瞭解,再藉此了解來著手改進認識常見的科技 2-2-6-1 認識傳播設備,如錄音、錄影設備等。2-2-6-2 認識運輸能源(如汽油)和運輸工具(如火車頭、車廂、軌道)。認知層次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

14、示資料。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認識植物、動物的生態 2-3-2-1 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2-3-2-2 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生態2-3-2-3 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些不同2-3-2-4 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把動物、植物分類認識物質 2-3-3-1 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2-3-3-2 探討氧及二氧化碳;氧的製造、燃燒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