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然后知不足.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00426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然后知不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然后知不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然后知不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然后知不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然后知不足.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进谷城县盛康镇黄岗中心小学 刘秋月 开学初的第二周,我执教了一节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数学课。这是作为研讨课提供给本校的老师们的。内容的选择是随机的,和正常的教学进度一致。上课之前,我设计导学案,觉得这个内容十分简单。牵连的知识很少,只要会求倍数就行。而求倍数通过前面的学习反馈情况看,对学生来说是易如反掌。所以,我满有把握。相信学生一定会很快发现规律,完成任务。谁知,课堂上频频出现的情况让我始料未及。我不禁怀疑是我高估了学生,还是高估了自己?情况之一:“二五”眼上的结论自学时,我要求学生写出100以内2和5的倍数。这个工作量虽然稍大,但操作简单。而且,根据我的预设,只要这两

2、个集合写对了,接下来的找规律应该是水到渠成。经过几分钟的等待。学生完成了。通过互相检查,完成的很好。于是,我抛出了两个探究性问题。观察你所写的集合图,完成填空:1、个位上是 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 ,个位上不是 的数不是2的倍数,也叫 2、 个位上是 的数是5的倍数。 学生很快在小组内展开了讨论交流。十多分钟后,各小组都将结果展示出来了。我一看结果,马上意识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与我的预设有很大差异。我的预期是:通过观察集合中的数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结果,所有的小组都填成个位上是双数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这种结论让人啼笑皆非。说它错,它没完全错

3、,但从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运用操作性来说,它是模糊,不规范的。对于学生判断某个数是否是偶数既不实用,也不直观。怎么办?我赶紧想对策,又追加了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大家填的双数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我?”于是,有学生说了,就是像2、4、6、8这样的数,其他的学生也认可这个说法。我一看,这不行,这个范畴是残缺的,自然数是无穷的,你是举不完的,必须要找出这些数的直观特征。于是,我又追问学生“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有几个?哪几个数字在个位上的时候是双数?”这下,学生终于共同确定了当个位上是0、2、4、6、8的时候,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以此法类推,学生规范了后面的概念填空。情况之二:穿新鞋走老路 解决

4、了概念的问题,接下来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判断某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或是否是5的倍数。按理说,有了前面准确具体,可操作的定义。去对号入座没有问题。没想到,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学生竟然再用计算器检验106是不是2的倍数。我很懊恼,结论还在黑板上,为什么这几个同学不会用呢?于是,我问他们,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结果一个学生告诉我,用106除以2,除得尽就行。我又一次哭笑不得。这完全与本节课所学是两码事嘛!这样看来,这节课他们几个是学无所获了。而我也有了失败感。幸好,接下来的巡视中,其他同学都是用本节课所学,看个位数来判断的。这让我多少找到点平衡。 于是,在最后的课堂小结时,我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5、,让其他同学告诉那几个同学该怎么做,他们总算明白了点儿,我知道下去以后还需要强化训练,否则效果还是不如人意。【反思与对策】课后。我反复琢磨着这节课。咀嚼着各个关键环节。比如,那道探究性填空,我的本义是要求学生填出具体的、明显的特征,但从填空题本身的设计来看,学生填成其他答案也正常。如果把题目改一下,给出一部分答案,如,改成:个位上是0、2、 的数是2的倍数。也许,学生会明白所填内容的形式。所以,出题一定要严谨,考虑周到,体现题目的意图,范畴要清晰,尽量避免歧义,尤其要利用答案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思考的。这样,学生通过审题,扣字眼就能填出符合设计者意图的有效答案,下一步的问题就可以水到成地进行了。

6、而在后来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个别学生之所以不会应用。这除了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影响和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之外,可能与我的课堂点拨有关。我虽然引导学生找出了2的倍数的特征。却只是停留在定义层面,没有帮助这部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对于那些优生来说。运用这个概念去解决相关问题的确很容易。但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说,必须要给他一个拐杖或钥匙,比如让他在笔记本上记下: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看个位上的数字,个位上如果是0、2、4、6、8中的任意一个,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反之,就不是。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他们就会按图索骥,练习的次数多了,这个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后来,在自习辅导时,我把这个技巧写在了题板上,再进行练习时,就没有出现用计算器检验的情况了。自这节课后,我逐步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和引导上的许多不足。但有不足不怕,怕的就是没有意识到不足。意识到了及时补救还为时不晚。因为教与学本身就是无止境的。教一次,发现一次,克服一次,修正一次。久而久之,这些不足的解决之道就是成功的教学经验。对老师来说。引导更轻松,课堂驾驭能力更强。对学生来说,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取更多更好的钥匙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谓教学相长,何乐不为? 通讯地址 谷城县盛康镇黄岗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441716 联系电话 18907276975 QQ 970679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