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9996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物探报告成果图字体规范篇一:隧道物探钻孔技术要求TST隧道超前预报施工技术要求1、孔位平视图围岩中无水时向下倾斜围岩中水量大时向上倾斜2、孔位俯视图TST超前预报需要打孔18个,每侧壁9个,具体位置参 见下图:3、孔位技术要求a、孔径 =50mm;b、孔深:;c、S6和S7两个孔尽量贴近掌子面;d、所有孔位的高程尽量一致;e、若围岩破碎,则在打孔后立即插入内径4045mm的PVC管,插入深度约;篇二:01王家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王家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B-S11、前言工程概况王家岩隧道是拟建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道安改 线段(YK248+800- 6K251+700)的一座上下行分离

2、隧道。隧 道左线起讫里程桩号为 ZK249+091ZK250+100,全长1009m, 属长隧道,最大埋深208ml右幅起讫里程桩号为 YK249+113 YK250+115,长1002m,属长隧道,最大埋深 201mo洞轴线 走向方位角约为164。,洞门型式均采用端墙式, 洞室净空: X o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勘探工作量隧址工程地质补勘主要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 探等勘察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共布置 2个钻孔,利用初勘 钻孔2个、详勘钻孔3个以及初详勘的室内试验成果资料。 布置物探剖面测线 4条,以测定隧址围岩弹性纵波波速,探 测山体有无断层异常带,隧道土石、风化带界线、确定隧道 围岩分级

3、,隧道进口至K249+400段利用详勘物探成果资料。 工程地质调绘采用1: 20XX地形图为底图,对初、详勘地调 成果进行核实和补充,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野外施工日 期为20XX年09月29日10月8日,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 1-1。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 1-1工程地质详勘质量控制本次勘察从外业施工到内业资料整理,均以现行公路行 业相关规范、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道真至瓮安段)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实施细则和设计要求为依据进行质量管 理,管理程序上贯彻执行中交二公院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OHSEMS301-20X版)的各项规定,勘察质量经项目部自检、公司组织检查和院总工办验收合格,满足施工

4、图设计阶段技 术要求。2、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水文路线所在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 气候区,年平均气温C,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日照时 数小时,年无霜期平均 261天。灾害气候主要为春旱、冰雹 和暴雨。止匕外,地质调查期间常见短时浓雾以及雾霾现象。沿线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有湄江、乌江、泸 塘河、席子河、马颈河、新寨河等,项目段自北至南跨越湄 江、乌江、席子河。瓮安河流经该项目东侧,地表水总体较 发育。地形地貌隧址区属峰丛谷地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山体、沟谷 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与岩层区内岩层走向、构造线方向 近一致。隧道线位内地表最大标高,最低标高,相对高差约。 隧道进

5、口位于山体斜坡中下部,与等高线斜交,自然斜坡坡 度较缓,坡角多小于 25 ;由口位于人工陡崖下方斜坡上, 与等高线斜交,陡崖上零星发育小危岩体。山体植被发育, 为杂草、灌木。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资料,隧址区地表主要为基岩由 露,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局部夹泥岩,局部由第四系填筑土( Q4me、第四系粉 质黏土( Q4el+dl )覆盖。地层岩性特征如下:水量小,无统一稳定水面;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灰岩节理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直接渗入主要地层岩性特征表表2-1地质构造项目区域位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北北东向构造带和北 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以及黔中隆起的北缘。由于地应力 的长期作用,

6、其构造形迹复杂多样,构造线大部呈南北向、 北北东向歪斜,局部呈北东向,主要为新华系、华夏系构造 体系。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查表明隧址区及附近存在三 条区域性断裂构造,分别为逆断层F29、性质不明断层F30、F31,其中F30穿过隧址区,与线路斜交于ZK249+754附近,走向约197 ,推测倾向近东,倾角约 80 ,断层近期无活动 迹象,均为非活动性断裂,区域地质较稳定。根据现场地调, 隧址道真端附近测得岩层产状为2860 / 80 ,主要发育 2组节理裂隙,产状分别为J1 : 81 / 42和J2: 180 /81 ,新寨端测得岩层 产状为115 Z76 ,主要发育2组节理裂隙,产状分别

7、为 J3: 180-200 / 76-82 和 J4: 30 / 80 。 水文地质条 件隧址区无地表水体。隧址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 岩中的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和地下径流形式排泄,表现 为少量上层滞水。及上覆含水层的下渗补给,沿节理裂隙由高至低径流。水量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地形、地貌等控制;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灰岩溶隙、溶洞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 上覆含水层的下渗补给,多以泉水、地下河由口等形式排往 区外,汇入地表支流,水量受岩溶发育程度影响。据地调及 钻探资料,隧址区岩溶弱发育,勘察期间在未测得稳定地下 水位,隧

8、址区地下水发育较弱。区内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且水量总体较为贫乏,地下水 对隧道开挖影响较小。雨季开挖时需注意短时降雨形成山洪 对隧道由入口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另据调查及 物探资料,隧址区存在多条断裂,尤其YK249+367249+385段地表为凹地,物探显示附近有高角度构造破碎带,其次 F30断层 穿过YK249+836洞身附近,以上二处可能形成地表汇水入渗 形成地下水通道,对隧道开挖可能存在影响。 通过地表调查, YK249+42卜249+450段地表分布薄层状泥岩隔水层,对应洞身YK249+390- 249+450段灰岩与泥岩接触部位可能岩溶发育、地下水活动强烈,也可能影响隧道开挖

9、。根据该 区域所取地下水样水质分析报告结果,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 具微腐蚀性。 抗震设计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XX)划分,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篇三:东马各隧道勘察报告张涿高速公路保定段东马各庄隧道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1前言工程概况张涿高速公路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京市西部,局部地 段位于两行政区的接合部位。该高速公路的建设将直接沟通 河北北部与中部的交通往来,缓解北京市的交通压力。对河北南北经济发展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设计路线从北 庄村东南至马各庄东北为东马各庄隧道,隧道右线从 YK83+164YK84+381,全长,左线从 ZK83+157ZK84+37

10、0。全长,隧道设计采用分离式洞室, 相邻两侧轴间距约,设计隧道采用双车道,隧道净宽,高,设计标高左线,右线, 设计车速100km/h。勘察目的及任务本次勘察是在初勘基础上进行的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主 要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野外实测剖面及工程地质钻探等方 法, 对隧道区区域构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围岩工程地 质特征及稳定性进行评价,为隧道施工图设计提供较可靠的工程地质指标。其任务:1、查明隧道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工 程地质条件,并对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2、查明隧道围岩岩性、分布及工程地质性质,对围岩级别进行划分,并对其工程特征进行评价。3、查明隧道场区地质、地震情况,进、由口的环境地质条件及地应力分

11、布 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4、对隧道进、由口稳定性及洞身围岩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5、查明隧道不良地质作用类别、范围、性质,并对其 进行工程评价。6、查明隧道场区矿产分布、开采情况及有 毒有害气体,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7、查明场区筑路材料的类别、料场位置、储量和采运 条件,并对渣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8、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勘察依据规范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 ;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XX) ; 4、公 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XX) ;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

12、B50218-94) ; 6、公路工程抗震设 计规范(JTJ004-89 ) ;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XX) ; 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9、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 ; 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006-98 ) ; 11、公路勘 测规范(JTJ061-99 ) ; 1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野外地质调绘、工程地质钻探及物探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首先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然后对隧道场区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踏勘、填图及调绘。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隧道进

13、、由口及洞身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工程地质钻探,钻探深度为洞底标高下,钻探采用长沙150型工程钻机,钻孔 110mm野外勘察工作从 20XX年4月15日20XX年4月30日 完成。勘察完成工程量详见表。表勘察完成工程量2工程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东马各庄隧道北起北庄村东南山坡上,向南穿越低山丘 陵地带,终于马各庄村东北坡地,进由口山间均有乡间公路 通过, 交通较便利。 气象、水文气温区内属于我国东部季风性温暖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因其地处蒙古高原的东南部,而冬季盛行大陆吹向海洋的寒冷风, 夏季则盛行海洋吹向大陆的温热风。春、秋两季分 别为由冷到热和由热到冷的过度季节。一年之内,春季干 燥、少雨、

14、多风;夏季炎热、少风、多雨;秋季湿润凉爽, 气候宜人;冬季严寒、干旱、少雪。区内平均日照时数为,5月最多,平均,12月最少,平均,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64% 一月最大为72% 7月最小为50%气温:7月最热,平均气温 22.8C,年最高气温常 由现在6月,多在38c左右,极端最高气温C(1961年6月10日)。1月最冷,平均气温-C,极端 最低气温-C (1978年12月21日),日平均气温小于 0C,平均初日为 11月22日,终日为3月3日。雨量降水与蒸发:各季平均降水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月最大降水量, 最少月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 年 降水量。降雪量:年平均10mm&右。平均年蒸

15、发量为 1608mm最大为,最小为 1212mm霜冻:初霜日为10月21日,终霜日为4月16日,无霜期120150天。 冻土:平原区平均 11月9日开始霜冻(最早10月23日,最晚11月22日),年最大冻土深度 2 月份平均62cm,最深75cm,最浅42cm隧道区为山区,平 均冻土深度。地形地貌场地位于太行山东麓低山丘陵地带,地形、地貌较复杂,各种沟谷、陡坎及冲沟较发育,海拔高度。地层岩性隧道穿越区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系东岭台组地层,呈暗紫色褐紫色红褐色,岩性为凝灰岩,块状构造,凝灰质结 构, 岩性较坚硬坚硬,属较坚硬坚硬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二组节理,一组 278/ 75 ,密度24条/m, 一组 167/ 80 ,密度 34条/m。岩芯较破碎完整。 地层产 状5260/ 2429。进、由口及沟谷地带发育第四系坡冲洪积粉质粘土及碎石。粉质粘土呈硬塑状,土质不均,碎石呈中密密实状,成分主要为凝灰岩,级配中。地质构造隧道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I )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n级)军都山岩浆岩带(田级) 中东部大河南抬斜断块(IV)、京西凹褶束(IV)、马头穹褶束(IV)及狼牙山凹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