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99714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

2、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I)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政教处、级部、班级)(2)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办公室、总务处、班级)(3)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进行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教导

3、处、教研组、班级)用三年左右时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学校劳动教育常态深入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氛围。既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又给学生适当的职业体验。二、实施原则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伟大”的价值观。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劳动、体验劳动,树立自立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3坚持职业体验。要让学

4、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体会个人性格、能力、价值观的协调性,要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基本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校劳动资源调动能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三实施任务1 .严格落实课程计划社团活动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要求。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严格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在生产劳作、科研发明、

5、创新创造等活动中独立解决问题,收获劳动成果。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加强劳动教育,学校鼓励有特长的教师积极投身劳动教育,学校探索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制造、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课程。2 .广泛深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积极利用各种劳动教育契机,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做好班级和学校环境卫生,开展校内“文明一起走”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卫生评比、优秀宿舍评比等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要与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

6、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要在日常学校运行中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教室布置、校园种植等。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根据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鼓励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3 .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好劳动教育。学

7、校鼓励组织学生走进六馆一塔(*),学习先辈们的劳动成果,树立家国情怀。开展农业生产、农具使用等农业基本知识方面的普及教育;组织学生走进蔬菜水果种植、畜牧养殖、城市绿化等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庄园体验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组织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工厂车间、制造基地、商业企业等,参与到劳动生产、流通、服务贸易的实践体验中去。要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服务等劳动实践。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4 .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密切家校

8、联系,利用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合作。加大宣讲力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明确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积极意义,鼓励家长为学生劳动创造机会。学校可适当适度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家庭劳动作业以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习得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自理、自立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整理、扫地、洗碗、洗衣、煮饭、修理、花草宠物养护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积极争取村镇和学校周边单位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社区服务提供便利。四、工作保障1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的领导组织。十一中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 .加强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逐步完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和场所建设。完善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前的调研工作,向先进学校学习,摸清相关主体(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的实际需求;统筹好学校人才供给,研判好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的特色主题,逐步加强经费投入,完善场地与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