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99664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默写及文言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默写1.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秋风中正开的烂漫。(秋天的怀念)2. ,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金色花)3.母亲啊!你是荷叶,4.写出咏雪中描写雪的句子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6.写出蝉的主旨句:7.论语十二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

2、达这种喜悦 。8.曹操的观沧海中,交代了观沧海的地点的一句诗是: ;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名句是: 。10.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的两句诗是:最能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的两句诗是:11.天净沙 秋思中道出诗人的愁苦,点明主旨的一句是:12.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龟虽寿)1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4.描写“曲径通幽”的句子是: (题破山寺禅院)15.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6.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倾诉今日离情的句子是:17.商女不知亡国恨,

3、。(泊秦淮)18.正入万山圈子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9.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20.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21.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晚回舟, 。 五 文言文积累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翻译: (1)解词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骤:差可拟: 未若: 因:(2)理解A.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

4、松B.“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3)咏雪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

5、译: (1)解词期行: 舍去: 乃至: 尊君在不: 哉: 相委而去: 引: 顾: 3.世说新语言语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岂不极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翻译: 4.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翻译: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6、,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云端,为(wi)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l)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A.翻译: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大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么想,那

7、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

8、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B.通假字:强: 通“僵”,僵硬。虾:通“蛤” h 虾蟆 蛤蟆 xi 对虾C.名词用作动词: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D.一词多义:1 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2 察: 明察秋毫看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3 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4 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5 为: 项为之强因为.而. 以丛草为林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6 之: 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物外之趣助

9、词,的 心之所向助词。无意 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8其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蹲其身代词,指我神游其中 (在,代词)9 神:定神细视精神神游其中想象E.特殊语句1、倒装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

10、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6.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翻译: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段

11、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翻译: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翻译: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翻译:(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翻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翻译: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段解:这一章阐述了读

12、书人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翻译:(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翻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段解:讲学习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翻译: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段解: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翻译: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段解:这句目的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翻译: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段解:这提到的是学习方法,“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