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994130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济法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文献综述与评说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文献综述与评说作者许光耀;王 巍摘 要: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基准,属于社会法。首先,可以从西方法律思想的视角认知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其次,可以从法律理性的视角审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特征;再次,可以从毗邻学科的视角探索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涵。社会本位是经济法的根本性质,也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民商法和行政法的根本标志。经济法只有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关键词:经济法;社会本位 “本位是一种工具性的分析方法,或者称之为研究式。就其核心涵而言,无非是指“中心,当然还包括根本观念、根本目的、根本作用和根本

2、任务等派生性涵。人们常说权利本位或义务本位,意即以权利或义务为中心,以权利或义务为根本观念、根本目的、根本作用和根本任务,构筑法规体系。以主体价值的选择为标准,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本位国家本位、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国家利用法实现其政治统治,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这种以“国家中心为价值取向的法就是“国家本位的;主个人至上,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认为法是为了维护和促进个体自由的秩序,这种以“个人中心为价值取向的法就是“个人本位的;追求社会公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注重社会整体开展的均衡,保障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这种以“社会中心为价值取向的法就是“社会本位的。社会本位假定人作为社会成员彼此之间

3、是联系连带的,因而强调,法应当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基点。经济法是社会化的产物,是适应经济和市场社会化的迫切要求,为解决社会化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价值的表达,重在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构造和运行的秩序、效率、公平、正义,侧重于从社会整体角度来协调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超越统治阶级的“国家利益,而关注真正的社会利益,其固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一、从西方法律思想的视角认知法的社会本位理念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在?自然法典?的第四篇“符合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中列出了“分配法或经济法的十二条容。1843年,另一位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泰奥多尔德萨米又在?公有法典?的

4、第三章,以“分配法和经济法为标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尽管空想社会主义是在“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下,产生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但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的法律思想里,甚至包涵了极为丰富的经济法律观点。我们认为,摩莱里和德萨米的“经济法理想里已经闪现出“社会本位的火花。例如,摩莱里的“分配法或经济法第十条:“每个城市、每个省份的剩余物品运往缺乏这类物品的地区,或者储存起来以备将来需要。德萨米在“分配法和经济法中指出:“每个公社至少每年一次将其全部收获、工艺产品等的报表送交中央产业管理局。前者显示了物资调剂和物资储藏的思想,后者则透露出产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总之,?自然法典?

5、和?公有法典?都隐约地表现出对社会经济进展平衡协调和对社会利益给予统筹兼顾的“社会本位理念。摩莱里和德萨米对经济法实是冥会暗通,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经济法的本质。1865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蒲鲁东P.J.Proudhon在其著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中提出,法律应当通过普遍和解来解决社会生活矛盾,为此需要改组社会,由“经济法来构成新社会组织的根底。因为公法会造成政府过多地限制经济自由,私法则无法影响经济活动的整个构造,必须将社会组织建立在“作为政治法和民法之补充和必然结果的经济法之上。在此蒲鲁东精辟地论证了“经济法是社会本位的法,即“经济法是和解社会矛盾的产物,是改组社会组织的基准,是

6、为克制公法政治法和私法民法的缺陷应运而生的。可见,一百多年前蒲鲁东就对经济法的性质作出了精准的定位,这种极富前瞻性的预见确实难能可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分析法学的先驱边沁Jeremy Bentham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这是一种抽象的、广泛的“社会本位思想,模糊地把政府职责与社会幸福联系在了一起。资本主义开展到垄断阶段以来,社会法学兴起,他们强调社会、社会连带合作、社会整体利益;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相当一局部法学家强调义务,倾向于社会本位。社会法学的出现是20世纪西方法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和最突出的成就。其

7、中,利益法学提出,必须把法律规看成是价值判断,亦即“这样一种看法:相互冲突的社会群体中的一方利益应当优先于另一方利益,或者该冲突双方的利益都应当服从第三方的利益或整个社会的利益。这是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反映出“社会本位的法律价值理念。从*种意义上讲,这已经触及到了“社会本位的精华社会整体利益优先。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莱翁狄骥Leon Duguit认为,国家没有主权,而只有实现社会连带关系的义务;个人也没有权利,而只有服从社会连带关系的义务。这是从国家、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认识“社会本位的,其重要意义在于把社会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提出基于社会连带关系的社会最高准则“客观法,高于由国家制定的“实在法

8、,“实在法的作用在于表示或实施“客观法,而且必须服从“客观法。美国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以“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或者说社会控制论作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容,把利益分为三类:个人利益包括在个人生活中并从个人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求或愿望、公共利益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并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所提出的主、要求和愿望和社会利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活动而提出的主、要求和愿望。他强调,在三类利益中社会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并指出对利益进展分类是为了有效的利用法律保护社会利益,首先利用法律确认社会利益的围,可称之为立法保护;然后再寻找保护的方法,可视为司法保护。同

9、时,他为了说明法律的目的和作用,把法律的开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法阶段、严格法阶段、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法律的成熟阶段、法律的社会化阶段,并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法律从抽象的平等过渡到根据个人负担能力而调整负担,法律的重点从个人利益转向社会利益,法律的目的是以最少的阻碍和浪费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另外,他还在1959年出版的?法理学?一书中补充了第六个阶段世界法阶段,即“一个世界围的法律秩序一种新的万民法,旨在开展人类的合作本性,控制侵略本性。也许,这种“世界法的性质就是“社会本位的必然趋势“人类本位吧。庞德的社会法学思想是“社会本位法律理念开展的里程碑,这既符合了“法社会化的时代潮流,又极推

10、动了社会法的理论和实践。他创立的社会学法学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几乎成为了美国法庭上的官方学说,时至今日,仍然是在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法学流派之一。美国法律哲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er)指出,法律试图通过把秩序与规则性引入私人交往和政府机构运作之中的方式,在两种社会生活的极端形式无政府状态与专制政体之间维持一种折衷或平衡。似乎也没有一个社会能够消除公共利益的理念,因为它植根于人性的共有成分之中。正义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即赋予人的自由、平等和平安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与共同福利相一致。我们应当坚持认为,社会取向如果要在裁判法律问题方面起到一种适当尺度的作用,就应当是一种强有力的和

11、占支配地位的趋势。博登海默从秩序和正义的高度,把社会正义视为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把社会整体利益作为一种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均衡,并且预见到“社会正义观的改良和变化,常常是法律改革的先兆。现代经济法不正是法律基于社会正义的改良和变化而进展改革的产物吗.目的法学派的创始人耶林也认为,法律的目的就是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法律的创造者,是法律的唯一根源,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了社会利益的目的而产生。而美国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法学家卡多佐则认为,法律的最终起因是社会福利。总而言之,他们的法律思想都极丰富了社会本位的理念,既影响了西方法律思想的走势,也为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和开展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二、从法律理性的视角审视

12、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特征如果说国外“以社会法学派为代表的法哲学群体以社会化为基调对法律进展了新的观察和理解,突破了近代社会传统的法观念的局限,扩展了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围,为现代经济法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新的法观念。则如今国法学界则对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特征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初步达成共识。法理学家认为:“公法与私法的相互渗透,不仅造成了公法与私法的复合领域,而且开拓了既非公法又非私法的新领域。例如,经济法即是民法与行政法相结合的产物。按照传统的法律观点,现代经济法既不归属于公法,也不归属于私法。事实上,经济法既不以国家利益为本位,也不以个人或者个体利益为本位,而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即社会福利本位。法的

13、这种变化是与市场经济的开展趋势相适应的。因为无论是传统的公法或是传统的私法都已经无法到达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私法的作用已经无法满足控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要求,而公法的过多运用则会影响市场竞争主体的自由和平等,只有将两者的特殊作用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法律部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日益开展的需要。现代法律是交往的,权利义务的配置来源于参加者的交往。随着社会公共关系的开展,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种独立的利益形式也就日益突出,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段话精辟地阐释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质。宗灵教授认为,“在我国表达公私法混合性质的法律主要是通称为经济法这一部门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等。文

14、显教授认为,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公共交通法、经济法等社会立法不断制定出来,“法律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 of law成为时代的潮流。毫无疑问,法律是社会的调整器,法律要有效地调整社会必须适应时代精神和社会要求。当公私法建构的社会根底业已发生巨大变革,而我们依然抱残守阙,固守公私法的二分法标准,不能正视公私法融合的开展态势,显然是无法对现实作出合理解释的。目前,国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本位的认识有所不同。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法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而产生。它是关于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以社会为本位。昌麒教授认为,“经济法所强调的,应当是国家对全局经济生活的干预,因此,它表达的是

15、社会本位。静成和文华二位教授认为,“经济法迫于社会化要求,为调和个别主体或私人间的利害冲突,使社会不至毁于一旦而产生,由此决定了其社会本位特性。王保树教授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即政府以全社会的名义对经济进展适度干预时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周林彬教授认为:“经济法主要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关系。、“经济法的目标是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良性开展。史际春教授认为,“现代经济法为消除无度追求私人利益所生流弊,以组织协调、平衡开展、公有精神之追求为己任,平衡协调原则作为经济法之社会本位的表达

16、和根本要求,无论在宏观抑或微观领域的调整中均发挥着根本指导准则的作用。瑞复教授认为,“国家获得了共同的即社会的机能。在形式上,国家的社会机能与阶级机能别离了。随着经济垄断化的开展,要求立法反映社会公共利益、社会福利、社会经济的健全稳定的开展、社会责任、社会经济秩序等,并将其强制地规化。紫烜教授认为,“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主。隆亨教授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利的原则是兼顾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经济工作方针政策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也是经济法的一个根本原则。但是,比拟多的经济法学家认为经济法属于社会法,即以社会为本位的法。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