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98669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习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 法: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活动 1、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探究合作活动;4、感悟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境 1、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

2、有了初步的理解,经过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对学生的内心有了一定的影响,初一学生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班级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初一的学生,一般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对于不善于表达和不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采取鼓励、理解的语态,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2

3、、课程分析:现代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在不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强调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 3、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作者运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到爱能带来光明,爱能呵护人成长,爱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每当我们从睡梦中

4、醒来,睁开眼就会看见一个美丽的世界,谁能描绘你所见到的景物? 生:看见火红的太阳,白色的云朵,蔚蓝的天空; 生:在早晨上学的途中看见川流不息的人群。 师:同学们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同学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蒙上你的双眼,你会看见什么? 生:什么也看不见。 生:一片黑暗。 师:但盲孩子却能看见光明,看见世界,你信吗? 生:不信。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金波的童话世界,走近盲孩子,看看他是怎样看见世界、看见光明的。(教师板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采用对比游戏,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渗透“利用环境学习”的设计思想)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先看阅读提示,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诵读文章,看一

5、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生: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词可以求助字典,也可以求助同学,还可以求助老师的帮助。) 三、精读选段,品味语言 师:把文章中触动你心灵的字、词、句子或使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找出来。 生:“静静”、“轻轻”、“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大量运用叠词,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 生: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写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生:当盲孩

6、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师:美的意境是由美的语言组成的。同学们能否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通过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中语言的魅力 四、探究合作,研读课文 师:(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1、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2、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接着“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

7、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影子的爱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前后桌几个人一组,讨论研究,学生情绪非常热烈) 师:关于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师出示多媒体) 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2、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生:(讨论后回答)我们同意第一种看法。我们应该关爱弱者,并且第一种理解较贴近童话的整体

8、内容。 生:我们同意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生:我们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对,都有道理。 生:我们不同意以上两种理解。我们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应该是畏惧困难,应该迎难而上,为着自己的理想目标执着奋斗。 (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的新的认识和体会,气氛轻松热烈,课堂学习达到高潮) 五、文本拓展,提高能力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爱无处不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畅所欲言)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

9、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习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师: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请同学们把对爱的感悟写在发下的心形的纸上(老师边布置,边发心形纸),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学生很兴奋,也很活跃,也有些紧张,接过心形纸,稍加思索,便开始写)。 师:写完的同学四人为一组或八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把你们手中的心形组成一种图案,拼贴到黑板上。(学生拼贴心形纸,图案异彩纷呈,同时配乐爱的奉献,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师:请每一组同学派一名代表解说一下图案的含义。 生:我们拼的图案是“爱心快车”,让我们的爱心快

10、车驶向全国各地,让爱心遍布每一个角落。 生:我们拼的是“爱心萝卜”,让爱心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生:我们拼的是“三口之家”,父母的心托起孩子的心。 生:我们拼的是英文字母“LOVE”,我们对每个人都要有爱心。 生:我们拼的是一朵花,让56个民族共献爱心,共同装扮祖国大花园。 师:同学们拼的太好了,说得也很精彩。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

11、。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组合,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师: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让我们意犹未尽,心有遗憾。为了弥补我们心中这份遗憾,让我们把爱心活动延伸到课外。(出示多媒体) 1、爱表演的你,可以与你的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爱诵读的你,可以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3、爱唱歌的你,可以唱一唱爱的歌曲; 4、爱制作的你,可以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5、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对于基础不同、能

12、力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小结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这爱是山间清澈的小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能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