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98318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香茄子为啥没有鱼 蚂蚁上树原来跟窦娥有关(来源:中国油脂网) 一个关于游客在川菜馆点菜的段子风行网络,于是乎,再次点燃了大家创作的热情。 外地游客:老板!老板!老板:什么事? 游客:你这鱼香茄子怎么没鱼啊? 老板:鱼香茄子本来就没有鱼啊!游客:没有鱼还叫什么鱼香茄子?老板:照你这么说,你要点个“虎皮青椒”还得去给你整张老虎皮,点个夫妻肺片,我还要杀俩人啊? “鱼香茄子为啥没有鱼?没有鱼为啥要叫鱼香茄子?”很明显,显然很多食客还没有领悟到食物的真相。食不知味很常见看着菜名却不明所以,那些“莫名其妙”的菜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鱼香茄子 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

2、鱼,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有一天晚上,这个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时候,她为了不让配料浪费,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炒和,当时她还以为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来后不好交待,正在她发呆之际,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这个老公不知是肚饥之故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而他还没等开饭就用手抓起来往嘴中咽,还没等一分钟,他迫不及待地问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在结结巴巴之时,她意外地发现老公连连称赞其菜之美味,她老公见她没回答,又问了一句“这么好吃是用什么做得”,老婆这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而这款菜正是用烧鱼的配料来

3、炒和其它菜肴,才会回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鱼香炒,由此而得名。后来这款菜经过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进,现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谱,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如今因此菜风味独特,深受各地的人们所欢迎,进而风靡全国。 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其实就是粉丝炒肉末。这道菜的由来据说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人物窦娥有关。秀才窦天章为上朝应举,在楚州动身前将女儿窦娥给债主蔡婆婆作童养媳。窦娥在蔡家孝顺婆婆,侍候丈夫,日子还算过得去。谁知在她与丈夫成亲后不久,丈夫便患疾而亡,婆婆因此病倒在床。窦娥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为婆婆请医求药之余,又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做些可口的饭菜,为婆婆调养身体,婆婆渐渐地

4、有了好转。只是因坐吃山空,经济紧张起来,窦娥只得硬着头皮去赊账。在肉案前,卖肉的说:你前两次欠的钱都没有还,今天不能再赊了。窦娥只得好言相求,卖肉的被缠不过,切了一小块肉给窦娥。 该做饭了,窦娥想,这么点肉能做什么呢?她思索的目光落在了碗柜顶上,那上面有过年时剩下的一小把粉丝。窦娥灵机一动,她取下粉丝,用开水泡软,又将肉切成末,加葱、姜下锅爆炒,放入酱油、粉丝翻炒片刻,最后加青蒜丝、胡椒粉起锅。 躺在床上的婆婆问:窦娥,你做的什么菜这么香?是炒粉丝。随着话音,窦娥便将菜端到了床前,婆婆在动筷子之前,发现粉丝上有许多黑点子,她咪着老花眼问:这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当她知道其中原委,并动筷子尝了一

5、口后,不由得连连夸赞,还说,这道菜干脆就叫蚂蚁上树吧!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东坡。苏东坡向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口水鸡 口水鸡这名字乍听有点不雅,脑子里随之就会出现一副口水哒哒的漫画般的样子。 不过这名字的来历倒却有着文人的温雅,郭沫若在所著賟波曲中,有: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烹调赐拈来口水两字,倒成就了

6、今天大名鼎鼎的口水鸡。口水鸡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 夫妻肺片 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精加工、卤煮后,切成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叫郭朝华,女叫张田政,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他夫妇俩配合默契、和谐,一个制作,一个出售,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 由于采用的原料都是牛的内脏,而这些原料的来源大都是不

7、食动物内脏的回民所丢弃的,所以当时被称作“废片”,四川的方言,有的也念“荟”。因其价廉味美,既受买不起肉食但想吃荤腥的贫民的欢迎,又受爱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响了名气。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再配以夫妻两精心搭配的红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酱油和鲜嫩的芹菜等调料,因此凉拌出来的“废片”具有颜色红亮、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成为当时挑担、提篮叫卖的“废片”中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一种。由于夫妻俩总是默契配合,所以被称作“夫妻废片”。后公私合营,郭氏夫妇并入成都市饮食公司,公司觉得“废片”二字不怎么好听,将“废”字易为“肺”字,并注册“夫妻肺片”,这就是成都

8、这个著名菜品名字的由来。这道菜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头皮,后来也开始加的有牛肉,但唯独就没有牛肺,可偏偏又叫“肺片”,因缘巧合造成的名不副实而已。 毛血旺毛血旺,发源于重庆磁器口古镇,是重庆市的名小吃。后来进一步发展,衍伸出很多吃法。毛血旺又叫“冒血旺”,其味道麻、辣、鲜、香四味俱全。“血旺”一词指血豆腐,一般用鸭血,个别有用猪血的(据说原创即为猪血)。至于为何冠以“毛”字,有人说原出自重庆毛姓某店主,后来店关了门,而这个菜名却流传了下来。没有与辣椒花椒比拼的勇气,在吃正宗的重庆毛血旺时就会败下阵来。一般来说,“辣级”不高者,一盆菜吃完之后,半小时内口部麻木无任何感觉是正常的。如不太能吃

9、辣,不点也罢。健康叮咛,过度麻辣烫会伤及口腔和胃黏膜,造成充血和水肿。长期受刺激还可能诱发食道癌和胃癌。 狮子头 关于“狮子头”,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阳菜肴倾倒朝野。官宦权

10、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高兴的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红烧,清蒸,脍炙人口。锅包肉 锅包肉是著名的东北菜,一般菜肴都讲究色、香、味、型,惟此菜还要加个“声”,即咀嚼时,应发出类似吃苞米花时的那种声音,这是酥脆的标志。这是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当年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出现首创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到现在就被叫成“锅包肉”了。锅包肉流传至今已经是四代传人了,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并以其自身经历见证着哈尔滨的百年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