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982906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橘子与梨的功效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橘子的功效与作用橘子养分价值很咼,含有十分丰厚的卵白质、有机酸、 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 果所难以比较的。橘子不但养分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 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成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 病等有优越的辅佐疗效。此外,因为橘子含有心理活性物质 皮貳,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构成,故而对 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橘 子肉因为含有相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幻想食 物。故国医学也以为,橘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 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成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 症,能协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气散结。橘子的50卡

2、路里热 量。吃橘子前后1小时不要喝牛奶,由于牛奶中的卵白质碰 到果酸会凝结,影响消化接收。橘子不宜多吃,吃完应实时 刷牙漱口,以免对口腔牙齿有害。橘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橘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 的药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 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橘子可谓全身都是宝:不 仅果肉的药用价值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 橘皮入药称为“陈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 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 痛、食积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结、止痛的功效,临 床常用来治疗睾丸肿痛、乳腺炎性肿痛等症。橘络,即橘瓤

3、 上的网状经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 痰滞咳嗽等症。因为橘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所以能有效 防治高血压,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橘叶具有疏肝理气、 消肿散毒之功效,为治胁痛、乳痛的要药。橘皮刮掉白色的 内层,单留表皮称为“橘红”,具有理肺气、祛痰等功效,临 床多用于治疗咳嗽、呃逆等症。橘子含有丰富的糖类(葡 萄糖、果糖、蔗糖)、维生素、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 脂肪、食物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澳洲科学及工业研究机 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吃1个橘子可以使人们避免某 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袭。梨知识介绍:Pear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西洋梨等的果实, 多

4、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89月间果实 成熟时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主要品种有秋子梨、白梨、沙梨、洋梨四种。秋子梨分布在 华北及东北各省,果实圆形或扁圆形。优良品种有北京的京 白梨、辽宁的南果梨等。白梨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果实为 倒卵形。优良品种如河北的鸭梨、雪花梨、秋白梨、蜜梨, 山西的油梨,山东莱阳的慈梨。沙梨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 流域,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或褐色,著名品种有安徽的砀 山梨等。洋梨在山东烟台与辽宁大连栽培较多,果实瓢形或 圆形,熟后果肉脆嫩多汁,石细胞少,香味浓。梨即“百果之宗”。因其鲜嫩多汗,酸甜适口,所以又有“天然 矿泉水”之称。梨营养分析:1. 梨中含有丰

5、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 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2. 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 护作用;3. 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 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4. 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 目眩等症状;5. 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从而防癌抗癌;6. 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梨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咳嗽痰稠或无痰、咽喉发痒干疼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 核患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患者,饮酒后或宿 醉未醒者尤其适合;2慢性肠炎、胃寒病、糖尿病患者忌食生梨。梨食疗作用: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 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梨做法指导:1.梨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梨, 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2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3.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 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