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条件表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4KB
约7页
文档ID:542974950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条件表_第1页
1/7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条件表条文号易燃物质和空气比重通风状况释放源级别生产装置名称/贮罐或其他设备类型建筑物类型0区1区2区附加2区非危险区2.3.3重于空气通风良好第二级释放源主要生产装置区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划为附加2区2.3.4重于空气通风不良第二级释放源主要生产装置区封闭建筑物内封闭建筑物内和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m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划为附加2区如为无孔洞实体墙,则墙外为非危险区2.3.5重于空气贮罐固定式贮罐,在罐体内部未充隋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浮顶式贮罐在浮顶移动范围内的空间划为1区以放空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距离贮罐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划为2区当贮罐周围设围堤时,贮罐外壁至围堤,其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划为2区2.3.6易燃液体、液化气、压缩气体低温度液体装载槽车及槽车注送口以槽车密闭式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空间或以非密闭式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以槽车密闭式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4.5m的空间或以非密闭式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7.5m的空间以及至地坪以上的范围内划为2区2.3.7轻于空气通风良好第二级释放源主要生产装置区当释放源距地坪的高度不超过4.5m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及释放源至地坪以上的范围内划为2区2.3.8轻于空气通风良好第二级压缩机厂房下部无当释放源距地坪的高度不超过4.5m释放源侧墙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地坪以上至封闭区底部的空间和封闭区内部的范围内划为2区屋顶上方百页窗边外,半径为4.5m,百页窗顶部以上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2.3.9轻于空气通风不良第二级释放源压缩机厂房下部有侧墙封闭区内部划分为1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地坪以上至封闭区底部的空间和距离封闭区外壁3m,顶部的垂直高度为4.5m的范围内划为2区2.3.10连续级释放源开顶贮罐、池的单元分离器、预分离器和分离器液体表面单元分离器和预分离器的池壁外,半径为7.5m,地坪上高度为7.5m,及至液体表面以上的范围内划为1区分离器的池壁外,半径为3m,地坪上高度为3m,及至液体表面以上的范围内划为1区1区外水平距离半径为3m,垂直上方3m,水平距离半径为7.5m,地坪上高度为3m以及1区外水平距离半径为22.5m,地坪上高度为0.6m的范围内划为2区v2.3.11连续级释源开顶贮罐或池的溶解气游离装置(溶气浮选装置)液体表面液体表面至地坪的范围划为1区1区外及池壁外水平距离半径为3m,地坪上高度为3m的范围内划为2区2.3.12连续级释放源开顶贮罐或池的生物氧化装置,液体表面开顶贮罐或池壁外水平距离半径为3m,液体表面上方至地坪上高度为3m的范围内划为2区2.3.13机械通风冷却塔以回水管顶部烃放空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下的泵、坑以及冷却塔及其上方高度为3m的范围内则为2区当冷却塔的风扇反转时,冷却塔侧壁外水平距离半径为3m,高度为冷却塔高度的范围内划为附加2区2.3通风不良无释放无释放源生产装置非燃烧通风不良的、有第二级释放源的房间当易燃物质重于空气时,以释放源为中当易燃物质轻于空气时,以释放源为中.14的装置且有第二级释放源爆炸性气体环境相邻源区与通风不良的、且有第二级释放源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相邻体的实体墙隔开范围内划为1区心,半径为15m的范围内划为2区心,半径为4.5m的范围内划分为2区2.3.15无释放源的生产装置区与有顶无墙建筑物且有第二级释放源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相邻非燃烧体的实体墙隔开当易燃物质重于空气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的范围内划为2区当易燃物质轻于空气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的范围内划为2区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用非燃烧体的实体墙隔开的无释放源的生产装置区,门窗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内时划为2区,门窗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外时划为非危险区2.3.16无释放源的生产装置区与通风不良的且有第一级释放源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相邻非燃烧体的实体墙隔开第一级释放源上方排风罩内的范围划为1区当易燃物质重于空气时,1区外半径为15m的范围内划为2区当易燃物质轻于空气时,1区外半径为4.5m的范围内划为2区2.3.17第二级释放源对工艺设备容积不大于95m3、压力不大于3.5MPa、流量不大于381/s的生产装置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至地坪以上范围内划为2区2.3.18通风引入的气源应车间采用正压重于空气的易燃物质,进气口应设在高出所划爆炸危险区范围的1.5m以上处安全可靠,且必须是没有易燃物质、腐蚀介质及机械杂质或连续通风稀释措施2.3.19简单或小型厂房可采用文字说明表达一、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分为下列四种:1. 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2. 可燃粉尘;如铅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3. 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4. 可燃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二、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I、IIA、IIB、IIC),爆炸性粉尘、纤维类分为两级(IIIA、IIIB),如下表: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I甲烷(矿井下)0.280mJIA乙烷、丙烷、对二甲苯、醋酸甲酯、醋酸、醋酸(异)丁酯、CO、CH3OH0.180mJIB乙烯、煤气0.060mJIC氢气、乙炔0.019mJ三、温度组别安全的物体表面温度常见爆炸性气体T1W450°C氢气、丙烯腈等46种T2<300°C乙烘、乙烯等47种T3<200°C汽油、丁烯醛等36种T4<135°C乙醛、四氟乙烯等6种T5<100°C二硫化碳T6<85°C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四、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BSEN60529;1992)第一位特征数字防止固定导体异物进入0无防护1固定异物直径大于50mm2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2mm3固定异物直径大于2.5mm4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0mm5防尘6尘密第二位特征数字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0无防护1垂直滴水2倾角75-90°滴水3淋水4溅水5喷水6猛烈喷水7短时间侵水8连续侵水举例:IP65即要求具有尘密及对外壳喷水有防护功能五、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1、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2、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醸、丙酮等燃烧的火灾;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烘、氢气等燃烧的火灾;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错、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六、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氢气(H2),氨气(He),氮气(N2),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氨气(NH3),乙烘(C2H2),氛气(Ne),水蒸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