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97446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念释义篇2007-8-23 与农业有关,并不等于乡村旅游对于农业而言,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对于旅游业而言,观光农业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产品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溶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生态旅游业。简单说,观

2、光农业是专指与农业有关的旅游内容和形式,与乡村旅游的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以农村为环境空间或以农民为旅游主体所开辟的,与乡镇文化相关的一切旅游形式的总称。显然,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很大的交集,但两者并不能简单等同。 发展历程篇2007-8-23 观光农业最早是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从西方国家兴起的。那时候,主要是一些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特别是一些富裕有闲阶层的人士,因为厌倦了城里的生活,开始到郊区、到农村进行一些周末的活动,实际上这就是观光农业的雏形。二战后观光农业在欧美迅速发展,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

3、有组织的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我国的观光农业,萌芽于80年代末,兴起于90年代初。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的近郊,如北京的郊县、上海的浦东、武汉的郊区等,四川成都五朵金花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到如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如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等。型阐释篇农、林、牧、渔、副、生态2007-8-23 按休闲农业结构,可分为以下6类:(1)观光种植业观光种植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

4、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作物,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农果品尝中心等。(2)观光林业观光林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所具有的多种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3)观光牧业观光牧业指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4)观光渔业观光渔业指利用滩涂、湖面、水

5、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鱼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5)观光副业观光副业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的、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纺织的小人、脸普及玩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编织活动。 (6)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农业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

6、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 功能分区篇寓教于观,劳逸结合2007-8-23 观光农业区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 (1)观赏区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如珠海的蝴蝶公园、随州的银杏公园、木兰川的五彩田园。(2)示范区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

7、,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如东莞年丰山庄的桑基鱼塘、苏州“农林大世界”,日本高效精细农业,以色列节水农业系列等。 (3)休闲体验区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如井冈山的农民客栈、公社食堂。 (4)产品区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如东芜的动手果园和木兰川“吱吱”土布坊。 可持续发展篇文化灌注,越“土”越独特2007-

8、8-23 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我国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主要是都市居民,其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观光农业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观光农业产品的文化品位,是我国观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业观光场景就如一幅农耕画图,每个构图元素都应体现田园特色,都应体现农业社会的时代风貌。精选构图符号,使每个符号都有明确的农耕寓意,删除与构图立意相冲突的构图元素,是提高农业观光产品档次,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有效方法。将农耕文化的精华灌注于观光农业的开发,需要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功课:(1)营造

9、“天人合一”环境田畴、农舍、篱笆、豆角秧,窗含新绿,户对鹅塘,努力增大“大自然”在游客心目中的份额,多在“绿色户外”上做文章,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更加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使乡村真正成为游客“回归自然”的绿色怀抱,使游客从楼房和汽车里暂得解脱。(2)谱写宁静舒缓的生活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丢掉钟表,不闻号令,凭意愿行止起坐;如炊烟轻袅,如闲云舒卷。农事活动安排要“里紧外松”,营造宁静闲淡氛围。(3)突出“天籁”,做“黑”做“暗”乡居夜景正宜突出明月的清辉、星光的闪烁,让游客于竹椅草榻之上静数夜幕流星,漫观萤光树影。不要把农居夜景搞得灯火辉煌,如“昼”般亮,“夜”的魅力就消失了。

10、有安全保障的夜幕掩映,正是时时处于“光污染”包围中的都市游客所追求的新奇体验。(4)农事活动展示插秧,拾穗,割稻,灌园,牧牛羊,饲鸡兔,都可让游客短时参与并配以讲解示范。(5)做农耕场面把农耕生活形态的一些典型景象提纯集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再现于乡野大地。如麦场、荷塘、水车、石碾等。牛背横笛,鸡啼犬吠、“村头老槐树”、 “门前小溪”、集庙、戏台等都是农耕生活形态的绝妙点缀。另外,简朴求稳、诚善互助、苦中求乐、敬畏自然、谦恭友善等思想也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观光农业必须突出农耕文化,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对比度越大,其田园意味越足,农耕文化特点越突出、越典型、

11、越贴近都市居民亲近大自然的“乡梦”,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景观表达之农业产业的本质特性2007-8-23观光农业园区以农业为重点和核心,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的特点。其景观展示,着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而且园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个性鲜明的主题,才能保证观光农业富有生命力。例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主要是以展示它现代化的农业风貌和先进的生产设施为主题,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江苏江阴华西村,则是以展示古老的农业历史文化变迁和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发展成就为主题;苏州农林大世界,着重展示的是当今世界先进科技;昆山的丹桂苑则是定位为回归大自然的主题公园。由于农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

12、农事习俗与传统,从而导致观光农业景象,也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如南方的热带果树花卉,花团锦簇;北方的棉海麦浪、林海雪原;华东的荷塘水乡、稻田河网;湖荡区的帆影点点、渔歌唱晚;西部的牧歌草原、戈壁胡杨;江南的水乡平原、渔村茅舍,它们无一不形成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瑰丽图幅。当人们看到 自然现象与田园风光符合形式美的和谐组合,看到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感受的,以绿色或金黄为主导的自然色调时,就会不自觉地陶醉于其中。在生理舒适与心绪安宁的交融统一中,进入悦耳悦目,乃至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由于是以农林产业景观和软质景观为主体,硬质景观为辅,因此景区内不宜开发大量的人工游乐设施。要在保证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

13、下,建造富有特色、具有农林氛围、生态意境的农林景观。 园区内的产品不仅可供人欣赏,还具有实用功能。园区内的蔬菜等绿色食品、新一代水果、特种药材、经济作物、绿化苗木以及具有观赏性和商品价值的各类动物品种,还包括以地域性为主的特禽,能给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生产、艺术,缺一不可2007-8-23 基于农业产业的科学本质和观光休闲业的经营本质需相融配套,观光农业园区开发,往往以封闭的农园或开放的景区作为建设载体。且往往是局部的封闭和区域的开放相辅相成,形成体系,并以农园为核心和重点。因此,作为生产基地,必须遵循科学性,具有产品生产功能;而作为游览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满足人们视觉亲历和心

14、灵感受。所以,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表达,应既具有园林景观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特有的个性。它的景观特点既不同于一般的综合性公园,又有别于传统的田园农业生产活动。它以园林学、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景观规划的指导,围绕农业生产,以游览、科技示范、教育、休闲度假、娱乐、环保等为主题。在景观创意、内涵、表现形式和视觉景象等方面,均形成独特的表达特点,具有其他主题公园难以比拟的优势。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2007-8-23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指在观光农业园区或农村区域内,由各种环境要素(固定的和流动的)所构成的,能够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形式信息总和。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

15、体。园区内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光、泥土的气息、宁静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新鲜的绿色食品,是构成观光农园景区的自然素材;而壮观亮丽的现代温室群体、整齐划一的田园景观、规范有序的通畅路网、功能配套的水系,则是构成景区的人工素材;游客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一些简单的农作实践劳动,如钓鱼捕虾、喂牛挤奶、踩车推磨、种菜收菜、剪枝嫁接、插秧割稻,是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独特景观鲜活的事件素材。 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形态十分丰富,可分为物理形态、生态形态和文化形态。观光农业园区的物理形态,是由无生命的各类元素构成,如温室、建筑、桥梁、沟渠等,表现为静态景观;生物形态,由动态的事件素材及有生命的元素所构成,如田园绿地、绿点、牧场、垂钓乐园等活的有机物组成的景观,表现为动态景观;观光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由农村历史人文、农业文化、农村生活方式、民族特色和地方风俗等因素构成,如苏州附近的周庄、同里的水乡古镇、傣族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角楼、安徽歙县的乡村旅游和云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等等,充分体现了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色彩,使观光农业景观具备了其特有的文化景观魅力。 观表达之观光休闲所决定的创新特性20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