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97243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告别雅尔塔(九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马中心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科 目历 史课 题第 16 课 告别雅尔塔主备课人朱 浩参加人员李俊岭 于文刚教材分析本课是世界现代史部分的重要一课,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乃至东欧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得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学好本课对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发展情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划分探究性学习小组,每小组都有一个探究主题,分别是“东欧剧变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学生根据每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理念以了解历史事实为基础,灌输对学生的正确历史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客观的

2、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通过比较苏联与独联体的不同之处,提高从历史文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

3、因。教学媒体班班通教学1.五马中心中学集体备课专用教学程序教 师 指 导学 生 活 动个性化备课一、导入二、新课三、反馈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作为中国人,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在我国实行改革的时候,我们的近邻苏联也进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他的改革给苏联乃至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经济政治情况。20世纪30年代所建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战后初期的经济恢复而日渐暴露出其弊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经济、政治领域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

4、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2、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上,他提出了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但未收到预期效果。由于经济改革失利,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他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他还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度。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政局失控,社会陷入动荡。二、苏联解体1、“八一九事件” 1991年3月8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公布了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不仅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而且要把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样“八一九事件”爆发了。“八一九事件”实质是苏联“传统派”为了挽救国

5、家的完整和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场政变行动。事后,国家大权转移到了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手里,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它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2、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俄、乌、白等11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不具有国家性质。苏联解体了。3、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4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小结 :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不是社会制度不先进,而是经济长期不良状况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领导阶层的分歧、改革失败、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实行长期“和平演变”等因素,导致了解体及巨变。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正向多极化加速曲折发展。1、引导学生回忆赫鲁晓夫改革和指导学上看小字部分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苏联政治经济情况。2、指导学生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在了解“八一九事件”经过的同时,思考你怎样评价“八一九事件”。4、指导学生思考。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会迅速解体?1、对比导入,提高认识。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接受思想教育。3、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2.五马中心中学集体备课专用教 学 反 思优点缺点建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